《杜甫诗三首》课件.ppt
❖ 诗人的关注点,由景物转移到生活中来。。
❖
。
❖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
❖ 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家的味道
很浓,自己只有江面上的一只孤船,故园
难归,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
伤感!。
❖
。
❖ 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中心
❖描写巫峡一带秋景,烘托出阴沉萧 ❖森、动荡不安的气氛,抒发诗人忧 ❖国思乡之情和漂泊孤独之感。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 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 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 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 ,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 ,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 时代苦难,因而能对下层人 民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 同情。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 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 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 意义,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汲取 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 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 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 世影响很大。誉其为“诗圣 ”,他的律诗在唐代诗人中 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事 名篇”的乐府诗,对后世现 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
《秋兴八首》
❖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 诗人客居他乡
❖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停留此处的时间很久了,再一次看到这 里的菊花开放,
❖ 往日流过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下来了。 ❖ 孤独的小船一直系在岸边,也系着我对
故园长久的思念。
❖ 触景生情 故园之思 ❖ 暗示停留时间久,思念之苦之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触景生情, 抒发感慨。
❖ “丛菊两开”,指流落三峡历经了两秋;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首诗写了什么人, 表现什么心情?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 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开: 花开 泪开
❖ “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
系: 舟系 心系
❖ “他日泪” 则生悲情于从前,
❖ “故园心” 则托相思于万里。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触景生情: 菊花,引发羁旅之思
❖
孤舟,产生漂泊孤独之感
❖ 对仗工整: 他日泪 故园心 写出思乡之。
❖
。
苦之久
❖ 两开: 时间久, 花开 也是 泪开 ❖ 一系: 一直系着,舟系 也是 心系
局势动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气萧森, 包含哪些内容: ❖ 枫树林, 江水, 乌云 ❖ 巫峡,波浪在地,却兼天而涌;巫山,
风云在天,却接地而阴。 ❖ 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 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 暗示局势动荡, 内心忧思翻腾。
《杜甫诗三首》课件.ppt
❖古诗:
❖
古体诗 近体诗
(唐以前) (唐以后)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 律诗: 8句, 五律 七律
❖《蜀道难》 《石壕吏》 《琵琶行》
❖ 是古体诗吗?
是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先秦 屈原 楚辞
杜甫
现实主义义诗人 先秦 诗经
杜甫
壮阔苍凉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感伤时世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 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祖籍襄阳,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
❖ 本文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 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个
❖ 基调: 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 秋兴: 因秋感兴 , 点明季节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秋霜)使长江两岸枫林衰败飘 ❖ 零, ❖ 巫山巫峡气象萧森。
❖ 时节 地点
❖ 写出了夔地草木摇落、萧飒哀残的景象
。凋:使 ......
❖ 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
❖ 生不能归乡, 死永葬大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自她离开汉家皇宫,便远去塞北荒漠,
❖ 身后只留下一座青冢面对着大漠黄昏。。
❖
。
❖ 对比: 去 留, 生 死; 紫台 朔漠,
繁华 与 荒凉。 衬托出昭君的不幸。
❖ 环境描写、对仗工整: 紫台 青冢; 朔 漠 黄昏。
❖ 突出大漠的荒凉。
❖
❖
。
❖
景象
由下及上 波浪滔天
气象萧森
由下及上 风起云涌。
苍凉沉重 。
❖
。
❖ 间:面 兼: 连
塞: 山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巫山巫峡气象萧森,枫树林,江水,乌云
❖ 江上波涛汹涌澎湃,好象卷到了半空。 ❖ 山上风云滚滚, 阴沉沉地压向地面。
❖ 波浪滔天 ❖ 暗示什么?
风起云涌 • 暗示
气:气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凋伤: 本来寓衰飒之气, ❖ 巫山巫峡,格局大,格调颇为劲健。 ❖ “ 气萧森 ” 不仅指草木摇落,也 ❖ 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江上波涛汹涌澎湃,好象卷到了半空。 ❖ 夔州山上风云滚滚,阴沉沉地压向地面。
❖ 视觉变换
❖ 千山万壑随着奔流的江水,奔赴荆门, ❖ 那里至今还保留有明妃生长的村子。
❖ 雄奇壮丽 气象雄伟
❖ 赴,写活山水,引出下文感慨万千 ❖ 生长地 烘托 昭君 不平凡 性格坚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自她离开汉家皇宫,便远去塞北荒漠, ❖ 身后只留下一座青冢面对着大漠黄昏。
❖ 远嫁异域
悲苦一生
小结
❖ 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景起兴引发感慨,表 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 写景抒情 ❖ 壮阔苍凉之景 ❖ 漂泊孤独之愁 ❖ 感伤时世之慨
个人 家国
❖ 前四句,中心词:气萧森 ❖ 后四句,中心词:故园心
主旨
结束
《 咏怀古迹 》
杜甫
• 看到古迹,产生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怀!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人们纷纷拿起剪 刀裁尺,赶制御寒冬衣,
❖ 傍晚时分,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
的捣衣声。
砧:捣衣声
❖ 岁暮日晚 羁旅无依 ❖ 视觉、听觉,烘托出凄凉气氛
❖ 寒冬到了 年关也近了 别人家的忙碌情况, 对 照 漂泊万里的孤零的自己。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