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材施教,需教师低下身子

因材施教,需教师低下身子

因材施教,需教师低下身子
廖开兵
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强弱、以及其自身素质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是这一耳熟能详基本方法和原则,在我们面临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时,由于我们的美好愿望和过高的期望值,往往被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偏离、忘却,想当然的制定不切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预期的目标,揠苗助长,收效甚微,教学不能相长,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实际上是由于教学理想与学生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落差,由此而生的对学生的抱怨与失望;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成功感,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抵触、逆反心理。

下面一个案例警醒我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老师需要做些什么。

为了参加四川省2016—2017年度中职学生“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维护”技能大赛,我分别征询了19级电子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的意见,精心挑选了三个品学兼优学生组成团队,单独训练备赛。

有些理论知识要记忆,我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布置了”少量”的识记知识点,并强调必须完成,我要检查他们的背诵情况。

结果时间到了,经我检查,无一人达标。

我当时生气了,批评指责他们没有用功努力;他们无辜的说没有。

无赖之余,我只有现场叫他们
一点点的背。

结果我信服了他们,否定了自己的判断,我真冤枉他们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确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背诵记住,我只好调整策略,采取短平快的方式,一个一个知识点的过关,通过不懈努力,才使他们圆满完成了记忆任务。

我的“充裕”和“少量”,对学生来说确实“不足”和“太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信自己对他们是“优生”的判断,“高看”了他们,从而“因材施教”的布置了学习任务。

受这件事的震撼,我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时,时时提醒自己要低下身子,降到学生的高度,提出让学生能够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例如在上《电工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电容器串联的内容时,我不仅分别对电容器串联的性质:如电荷关系、电压关系、容量关系,耐压关系做了归纳概括,而且针对每一性质分解了若干小点和细节,并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了若干题型,提炼公式,马上给数据计算应用,数据要简单好算,因为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经过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小步调,多节奏中上升。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没有低头不看黑板的人了,我提出的问题有人举手争先恐后的发言了,下次上课时居然还有人能记住上节课的内容。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上课内容不充实,费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可是这是学生的实际啊,毕竟若干个零相加还是等于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须做非零的累加才有意义。

中职学生有我们共知的学情特点: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
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思上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较差。

之所以强调老师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因为学生也会因教而学,因材而学呢!教师用什么样风格,教什么,教多少,深浅难易程度怎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就应该适当降低难度,讲述最基本的内容;创设精炼生动的微课,克服学生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缺陷;尽量创设情境,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先实作后学理论或者边实作边理论,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基本原理和例题相结合,即讲即练,简化、分解反复练习,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所以我们教师要降低身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必须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并适时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使每个学生能因教而学,因材而学,获得最佳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