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XX年秋季学期,中心学校对全镇所辖中小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督导检查。
受检单位: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一所中学,四所中心完全小学和七个村点校。
每到一所学校,通过观察、了解、听课、交流、座谈、家访、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尤其是新合并的民族中小学,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整合运行)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师的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所辖46个行政村,3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216人;在校学生3172人(其中初中1092人、小学2080人);全镇教职工203人(其中初中66人、小学137人);全镇共有学校1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中小学1所、初中1所、完小4所、村点校7所)。
清坪镇平均海拔 1100米,素有“古银杏之乡”的美称,如今又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可谓前景一片光明。
2、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本年度我镇12-14周岁适龄少年1491人(其中在本乡镇就读少年1092人、外乡镇就读少年332人、外县就读26人、毕业33人、辍学8人),入学率%;6-11岁适龄儿童2151人,(其中在本乡镇就读儿童1656人、外乡镇就读儿童262人、外县就读35人、毕业198人),入学率100%。
3、教师结构
全镇在编教职工203人(30岁以下14人、31岁至40岁49人、41岁至50岁37人、51岁以上103人),其中56-60岁28人,今年年底退休1人。
在编不在岗18人。
男教师174人、女教师29人。
50岁以下教师占%,51岁以上教师占%,平均年龄岁。
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35人、初级职称48人、助理级9人、高级工3人。
中共党员47人。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育,经常到各校调研和指导工作,为学校排忧解难。
2、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正面引导,净化教师心灵,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
3、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能完成本职工作。
4、绝大多数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通过不同渠道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5、加强班子建设,各项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并能够实施。
6、狠抓教学质量,不断增强自信心。
7、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少部分教师根本不去探究教材,用优质备课资源对付检查,忽悠自己,应付教学。
教育思想跟不上所用资料的理念,
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方法,凭着陈旧的经验使用教材,很少体现出创新的意识。
由于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从而导致教与学形成两张皮,课堂教学死板僵化。
2、盲目追求教学成绩,不讲教学艺术
从调研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很少出现师生互动、合作的场面。
一人谈、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又死灰复燃。
由于学生没有交流的环境,也就谈不上启迪智慧、扩散思维了,教学艺术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一些教师几乎没有课改意识,与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区别,一问一答,学生跟着老师走。
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生生地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学问题的设计,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学习情绪低沉。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无所适从。
板书没有计划,显得杂乱无章。
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或者照搬优质案例,囫囵吞枣,致使课堂教学骑马拄棍,让人啼笑皆非。
3、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重视
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上的教
育。
诸如不遵守课堂纪律、坐姿不正、写字不规范、握笔姿势不正确等。
在座谈交流中,有一些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而且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
4、不能自发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但有的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就适得其反了。
部分教师还不能使用多媒体或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更不要说课件的制作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5、发展不平衡
中学与中学、完小与完小、中学与完小之间的发展不够平衡,无论是从管理还是从教育教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或是未按制度严格执行,造成管理上的不顺畅,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突出。
主要领导的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一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
二是上下之间的协调不默契。
三是忽视整体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
四是欠缺全局观念。
五是不注重学习,不能迅速提高管理素质和办学水平。
六是办学目标不清楚,办学理念模糊。
七是缺少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的能力。
6、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全镇在编教师203人,平均年龄岁,51岁以上教师103人占%,通过具体数字就一目了然。
真可谓哥哥姐姐教高中,
爸爸妈妈教中学,爷爷奶奶教小学啊。
没想到一句笑谈,现如今就在我镇变成现实。
1、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形成序列。
以学校为主导,班级为载体,学生为对象,辐射全社会,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2、教务处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统筹安排。
特别要加强对各科教研组的管理,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3.对于教师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的学习,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
二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三是正确运用优质备课资源,坚持“拿来主义”,探究、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反对直接照搬的懒汉行为。
四是对“学案导学”、“激趣导学”的深入探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水平。
4.各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多举行一些观摩课,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与研讨的机会。
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优质课资源的共享。
5.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或教研活动,开阔视野,减少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达到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
6.加强备课。
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个人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多积累本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来充实备课内容。
7.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在这方面加强自学,以更好完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鉴于以上情况,作为中心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镇教师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寻求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教育和培训活动。
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中年教师要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来爱护,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对待老年教师要倾情辅助,让他们发挥余热。
对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改革,教学质量等要加大指导和引领力度。
通过整合有效资源,调整资源结构,团结全镇教师,和谐教学秩序,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创办示范学校,为清太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而殚精竭虑,不懈努力。
二OXX年XX月XX号
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