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备人:范留峰复习目标:1、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2、掌握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现状。
3、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知识回顾:(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P59(2)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或重要意义):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②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③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P59-60(3)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P61(4)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5)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④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P61(6)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或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P62(7)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原因):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P62(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怎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①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P6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应该怎样做?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1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当堂训练:单选题1.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样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空间技术正广泛运用于通信、医疗等行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A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已没有差距④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2012年3月8日,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城际动车组在马来西亚批量上线运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城际动车组首次走出国门。
列车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圆弧顶、屏风、棕榈叶等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元素,还专门设计了女士专用车厢。
这一成就A①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结果②是尊重外国文化的具体体现③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④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创新不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准备B. 只要敢于异想天开,一切都能成功C. 成功来自于想象D.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4.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是因为B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③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④我国还没有实现小康生活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多选题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我国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BCD A教育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B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C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D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6.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27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专家对来自我市中小学生的58l项科技创意作品评价很高,齐赞这一活动好。
活动的开展BDA.提高了青少年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意识B.展示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能迅速将作品投人生产,产生经济效益D.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7.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够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开拓创新,我们中学生应该ABDA善于观察,敢于想象 B摆脱定势,求异思维 C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D积累知识,勇于实践8、阅读右图,我们得到的启示有ABD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B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C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D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1、材料一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此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玩强拼搏,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佳绩。
材料二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
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2)党和国家重视发展航天事业和重奖科学家有哪些重要意义?(1)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参考答案:(1)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评分说明: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内容均可给分。
(2)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等。
(3)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积极培养自己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2.材料一:2010年7月13—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本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亿万网民就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平等的交流。
在回答网友有关“中国崛起”的问题时,温总理说:“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三点即可)(3)为了“中国崛起”你应该怎么做?(三点即可)答案:(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先决条件,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