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饮酒 复习课件(中考公开课 优秀)
饮酒 复习课件(中考公开课 优秀)
1、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 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 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思想感情的诗句: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 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 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 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 心远地自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 5、表明作者隐居之后欣慰的句子:相与还
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 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 •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 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 惬意。 •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 境。 •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 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 惘状态。
•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 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 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 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 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 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五、练习提高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 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 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 情。(言之成理即可)
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 两句的表达效果?(深层含义) 这是景物描写,以飞鸟自喻,借倦 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 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 怀。
理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 含义?
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的景物,实 则是劝告自己和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 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 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 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 的净土。
二、默写
1、【2009年重庆】 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感,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 问君何能尔 ? _______________ 心远地自偏 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____________ ” 2、【2012年湖南岳阳 】 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出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 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是 。 3、【2012年广西南宁】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五、练习提高
6、“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 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8、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五、练习提高
C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 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 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
饮酒
复习课
复习目标
• 1、掌握文学常识。 •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是 陶渊明 ,又名 潜 ,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私谥
活年代是
靖节 ,生 。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二、默写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 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 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 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 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 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 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三、内容及情感
前四句叙写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说明了“心远 地自偏”的道理。
中间四句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表现了悠然自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抒写了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情感:表现出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
展示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四、名句赏析
• 【 2010年河南】 •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 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4、如果把“见”改成“望”好 不好?为什么?
• 不好
•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 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 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寓 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 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 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 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 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C
•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 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 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 恬静的田园风光。 •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 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 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 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五、练习提高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2分) 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略。紧扣诗意,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心境。
B
•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 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 领悟,情、景、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 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 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 情趣。
)
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 自得之
“情”。
课堂检测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 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 与世无争的情怀。 •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 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 朴的美。
B
•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 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 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 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 议论、抒情相结合。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 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 里写景的作用是什么?(赏析)
A
• 点明季节 • 渲染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
·以客观景物描写衬 托诗人闲适的心情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描写衬托诗人闲适的心情
•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 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 》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 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 的人生理想。 •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 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 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然的怀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