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煤基本面概况
1、煤炭下游行业
煤炭下游四大下游行业耗煤占比接近80%:火电(51%)、钢铁(11%)、建材(12%)和化工(4%)。
火电下游行业:钢铁(11%)、水泥(6%)、有色(7%)、化工(6%)、生活消费(13%)。
钢铁下游行业 :房地产 (34%)、基础建设 (21%)、机械(20%) 、汽车 (20%)。
水泥下游行业 :基础建设(35%) 、房地产 (30%)。
其中房地产和基础建设占煤炭总消耗20%,共计 7.5 亿吨(房地产耗煤4.3 亿吨,占11%,基础建设耗煤3.2 亿吨,占9%)。
如果按照品种分,煤炭科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
2、动力煤
动力煤的主要品种有长焰煤、贫煤、不粘煤、褐煤等,主要下游为电力行业。
电煤需求量占动力煤60%以上;其次是建材用煤,约占20%,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占比70%);其余的动力煤消耗分布在冶金、化工等行业。
动力煤生产以大型煤炭集团为主,原料开采成本相对固定。
在各煤种中动力煤产能过剩最为严重。
重点观察指标:用电量增速、火电发电量增速(需考虑季节性因素及水电挤出效应)、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直供电厂及港口煤炭库存、港口及产地动力煤价格、运价指数、进口煤增量及价格。
重点信号:山西煤矿库存小于一周,电厂煤炭库存小于14天,大型煤企提价表现。
电力行业存煤量:2015年12月末,全国重点电厂存煤7358万吨,可用22天;2016年7月,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116.9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降到15天。
2016年10月中旬存煤6273万吨(可用21天)。
3、无烟煤
无烟煤分为块煤、喷粉煤、末煤等。
块煤主要用于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等行业;粉煤主用在冶金行业高炉喷吹。
化肥:氮肥生产30%是用天然气,70%是用煤炭作为原料,其中64%是无烟煤。
冶金:用无烟煤粉代替焦炭作为炼铁的热源和还原剂,高炉喷吹煤煤比逐年上升。
4、炼焦煤
炼焦煤细分为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气肥煤、气煤等。
焦煤必须要含有一定的比例才能保证焦炭的质量。
焦煤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焦煤的生产与供应基本在中、西部地区,而消费在东部地区,导致焦煤运输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
山西是中国焦煤储藏最多的省,占比达55%,中国最大焦煤生产企业是山西焦煤集团。
一般其精煤回收率为33%,灰分10%,含硫大于1.5%。
回收率33%意味着每一吨精煤需要3吨原煤。
10%灰分指生产的焦炭在炼钢时产量下降,含硫降到1%以下才能炼焦,意味着必须混合其它煤种。
焦炭90%用于铁矿石冶炼钢铁,10%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和铸造和其他。
1.4吨焦煤产一吨焦炭,0.4吨至0.6吨焦炭产一吨钢铁,即生产一吨钢需0.56吨-0.84吨焦煤。
按照精煤平均产率50%计算,生产一吨钢铁需焦煤原煤1.12吨至1.68吨。
按我国粗钢产量7亿吨计算,每年需焦煤7.84亿吨至11.76亿吨。
焦炭产量中独立焦化厂占62%,而钢厂自有焦化厂占38%。
5、炼焦煤产供销
我国已探明炼焦煤资源量2803.6 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26.6%。
山西占全国炼焦煤资源的55.4%。
我国炼焦煤中,46%为气煤(包括1/3 焦煤),焦煤占比23%和肥煤占比13%,瘦煤占比16%。
炼焦煤产能缩减情况
2013-2016年炼焦原煤每月产量及累计同比
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53%及蒙古29%。
焦煤进口量占总需求不足11%,对整体供需结构影响相对有限。
2010-2016年炼焦煤进口及同比增速
2014-2016年炼焦煤需求量及累计同比
炼焦煤供需数据表
8 月份数据炼焦煤供给缺口较7 月环比收窄18%,但供给不足仍高达416 万吨,而2015 年底炼焦煤供给则为过剩346 万吨。
政策限产叠加库存维持低位,焦煤供给紧张。
一级安全矿井恢复330天生产,四季度月均可贡献焦煤增量480 万吨,可基本满足目前月均400~700 万吨的供给缺口。
6、钢价和煤炭价格关联度
钢铁价格及产量变动领先焦炭1个月左右,焦炭价格及产量变动领先于焦煤价格1周-2周左右。
重点观察指标:钢材、焦炭、炼焦煤产业链价格及产量,钢铁社会库存,钢厂库存,钢贸商库存,港口库存,钢厂与独立焦化厂焦炭焦煤库存与开工
率。
重点信号:焦化厂焖炉时间低/高于22小时,钢厂及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低/高于15天或1100万吨,高炉开工率高于85%,焦化厂开工率高于75%,钢铁社会库存低于1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