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法》习题五A

《城乡规划法》习题五A

习题五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1.什么是城乡规划文本,它有何特点?答:城乡规划文本是指城乡规划机构编制的反映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的政策和规定,并由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批准的,具有一定强制约束力的法规性文件。

其特点有:(1)内容的法规性,(2)条法的体例性,(3)语言的严谨性。

2.什么是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是什么?答: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乡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下列建设工程需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新建、迁建需要使用土地的;(2)原址改建需要利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3)需改变本单位土地利用性质的。

3.什么是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它主要有哪些任务?答: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乡规划的管理目标,依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批准的城乡规划和规划许可,对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实施城乡规划的情况进行行政检查,并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行政执法行为。

其主要任务有:(1)土地利用情况监督检查,(2)建设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3)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4)规划许可证合法性的监督检查,(5)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

4.什么叫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其依据有哪些?答: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行使行政权,综合指导和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活动,并对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的行为。

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依据主要有计划依据、规划依据、法制依据和经济技术依据四个方面。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哪些内容,怎样保护?答:(1)保护内容: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形态特征保护等物质形态保护;语言文字,城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道德伦理、审美观念、地方曲艺,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术等非物质形态保护。

(2)保护方法:开辟新区,保护古城;保护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和历史标志;保护城市宏观环境。

二、问答题21.什么是行政责任?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有哪些?答: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①过责法定原则;②过惩相适应原则;③责无旁贷原则;④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

2.埋设市政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的顺序怎样?答:管线的平面布置排列次序:根据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等确定排列次序。

一般从道路规划红线向道路中心依次的排列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配气管、配水管、热力管(以上一般在人行道下),输气管、输水管(以上一般在慢车道下),雨水干管、污水干管(以上一般在快车道下);管线的竖向布置排列次序:各种市政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当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一般为:电力线、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建设单位或个人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行为有哪些?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答:(1)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应责令停止建设、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罚款。

(2)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3)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以及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由所在地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4)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制度包括哪些方面?答: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制度是指依法对城乡规划进行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行政管理制度。

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制度、城市规划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制度、法律责任制度。

5.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条件是什么?答:①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②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③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④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⑤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三、案例评析题【题1】某市中心区北部有一企业位于城市主干道东侧,共有用地4.5 hm2,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该企业周围多已建成居民区,沿该主干道两侧也已成为商业、办公区,该企业也因此成了污染扰民企业。

但因产品有特色,销路很好,经济效益颇佳,不能停产。

按照该企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该企业拟搬迁并出让原址,具体用地计划为:出让后原址2.0 hm2改为商业、办公用地,1.8 hm2改为公寓用地,原家属宿舍约占地0.7 hm2保留。

问:该计划是否合适?该企业应办理哪些相关手续?【题1评析】评析:这是将原工业用地改变使用性质的规划选址管理问题。

按照建设用地性质变更程序,其审批手续应按规定办理:1.厂方申请改变用地性质。

厂方应持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改变厂址用地性质、出让厂址和搬迁的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变用地性质和搬迁的申请。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

由于该工厂位于市中心区。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审核同意的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

然后向厂方发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出选址意见书的同时,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有关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向该厂提出各个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4.受让方和厂方申请立项。

厂方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与受让方的协议,向计划部门申请项目建议书。

5.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厂方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计划部门批准文件和与受让方的用地出让协议,向土地部门办理用地出让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

该合同必须包含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各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6.受让方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受让方持计划部门批准文件、土地出让合同和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如受让方为多家应分别办理。

7.受让方继续办理有关建设的各项手续。

受让方在原址如何建设,将由受让方依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方案、施工图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项手续。

8.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该地区位于市中心,对受让方的建设方案在审核过程中除依照规划设计条件外,还将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提出修改意见。

在没有了其他问题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题2】某国有企业位于城市边缘区,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

该企业主管部门依据企业经营实际和厂址位置条件,拟在该企业原址上建设宾馆和办公楼,经与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协调,在取得相关部门口头同意后,批准该企业建设面积约为5万m2的宾馆和办公楼建设项目,并要求该企业及时筹措资金,开工建设。

正当该企业开始施工时,恰逢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到该市开展执法检查,并在检查中发现了此事,立即责成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问:该工程为什么受到查处?省、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处置?【题2评析】答:受到查处的原因:程序不合法,没有办理建设手续,即没有办理“一书两证”,属违法建设。

省、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件事的处理如下:(1)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尽快立案调查,责令停工;(2)将处理结果报告上呈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3)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处理结果跟进检查;(4)建议投资方补办有关手续。

3.某市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一个乡,拟在现为0.5 hm2养鸡场的规划村镇建设用地上,改为建设一所敬老院,建筑面积4000 m2,包括供老人使用的住宿、食堂、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等,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用房。

目前,该建设项目经计划部门立项批准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选址确认。

问:要实现该项目开工建设,还需办理哪些手续?【题3评析】要实现该项目开工需要:(1)依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设计;(2)将建设用地规划总平面或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提交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凭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4)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要求,编制施工图,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开工建设。

4.某联合企业有限公司欲在家属区内建一老年活动中心,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已获准核发了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开始进行施工,当工程地基处理完毕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问:为什么责令停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处理本案件?【题4评析】原因是:企业未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施工,属违法建设,应当责令停工。

处理方法:(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该违法建设进行立案,并调查取证;(2)依据案卷实施,作出处罚:若符合城市规划,则要求企业补办相关手续,并处以罚款;若不符合城市规划,则要求企业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并处以罚款;(3)建议该企业主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