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妞妞赶牛
教材简析:
《妞妞赶牛》是一篇绕口令,讲了妞妞赶牛在河边走,牛牛要吃河边的柳枝,妞妞不让牛牛吃,想赶牛走,可是牛不仅不走,还要用头顶妞妞,妞妞没办法,准备捡起石头赶牛牛,牛牛一看,马上扭头就走。

插图上牛身躯庞大,小姑娘柔弱瘦小,让一个小姑娘控制这么个庞然大物,一个小姑娘的机智、勇敢、可爱就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篇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言语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通过和老师一起拍手读、打节奏读等读出儿歌

节奏;通过和老师聊一聊,演一演读懂儿歌的大致内容,通过比一比来考级,感受绕口令迅速流利的语言特点。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妞妞的机智可爱。

通过交流,欣赏图片等初步感
受“赶牛”这一中国独特而又妙趣横生的文化现象,通过补充读、欣赏《中国话》歌曲,增强对“绕口令”这一传统言语游戏的喜爱。

设计理念:
以发展孩子的阅读兴趣为首要任务,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亲密氛围,以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出发点,引导孩子喜欢绕口令这种语言游戏,喜欢妙趣横生的“赶牛”情境。

用最简单的读一读、聊一聊、比一比、玩一玩,探索“和大人一起读”更简洁、更方便、更有效的共读方式。

教学过程:
板块一我们一起读
一、谈话交流,了解共读对象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喜欢和谁一起读书?
(出示和父母老师的共读图片。


2.今天也有和大人想成为你们的读书伙伴,猜猜他是谁?
二、认识人物,理解“赶”
1.认读名字,介绍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读的儿歌和一头牛、一个女孩有关。

出示图片。

2.人物找名字,做自我介绍
我叫……,是……。

3.人物来排队
动手排排看:谁在前,谁在后,才有赶的感觉?
三、关注字音,读好儿歌
1.小手指着每个字,把字音读正确。

2.准确认读,自主发现
▲关注读音,你有什么发现?
把这些发音相近的字集中在一起,他们手拉手,就变成了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一种语言游戏,叫绕口令。

3.读好绕口令的每个句子
一些绕口的句子要多读两遍。

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句子单独读一读。

多读两遍。

四、师生共读,读出节奏
1.师生接力读。

2.拍手读。

3.打着响板读
4.学生拿着响板、铃鼓小组合作读。

板块二 我们聊一聊
一、欣赏图片,感受乡村儿童“赶牛乐”
二、聊一聊,寻找儿歌中的赶牛乐
1.和老师聊一聊
牛和儿童的故事看起来都很好玩,很开心,绕口令里哪些画面你读起来也觉得很好玩,很开心?
2.
和老师演一演
老师当妞妞,学生当牛牛,合作演一演“妞妞护柳扭牛走”“牛牛扭头顶妞妞”
3.妞妞与牛牛的PK
妞妞厉害还是牛牛厉害呀?可是牛牛是这么大,妞妞却这么小?(出图)
板块三我们比一比
一、观看视频,感受绕口令的迅速流利
播放外国小孩绕口令
绕口令就是我们中国民间比嘴皮子功夫的一种游戏。

可是近些年外国人也喜欢说中国的绕口令了。

这个外国小姑娘说绕口令要一口气说完才厉害。

二.绕口令分级赛
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分级挑战读:一口气说完看谁最厉害。

板块四我们玩一玩
一.尝试读绕口令《小山登山》
读得过瘾吗?中国人为了练嘴皮子,有很多绕口令呢!自由读《小山登山》二、欣赏绕口令说唱《中国话》
很多绕口令编在一起,有人还编成了歌儿!想听吗?
播放绕口令说唱《中国话。


▲总结:你们听,歌里最后说,许多外国人都在学中国话,他们都在练绕口
令呢!随着中国话的走红,绕口令也要走向世界呢!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搜
一搜外国人说绕口令的视频看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