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22.地球由表面向中心可划为三大圈层 这三大圈层是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地幔、地核 。
23.中生代由老到新可分为三个纪 即 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24.岩层的产状要素有 倾向、走向、倾角。
25.根据海水的深度 可将海洋环境划分为 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深海带。
26.按照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 可分为 机械侵蚀作用、化学侵蚀作用。
8.海蚀作用最显著的地带是 滨海带
9.氯化物的沉积标志着到了盐湖化学沉积的最后阶段。
10.花岗岩是侵入岩。
11.浪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是滨海带。
12.浊流作用发育最频繁的地带是大陆坡。
13.海洋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浅海带。
14.由于海底不断的扩张 随着离开洋脊距离的增大 洋壳年龄逐渐变老。
15.大部分冰川作用塑造的冰蚀谷 其横剖面多呈“U”字形。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B.萤石、长石、刚玉、白云母C.金刚石、闪锌矿、方铅矿
下列物质中主要由地下水交代形成的是B
A.结核B.泉华C.硅化木D.石盐假晶
5.下列构造中 地质体位移量最小的是D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节理
6.以下地质时代由老到新排列为B
A.S-O-Z-T-P B.Z-O-S-P-T C.Z-S-O-T-P D.S-Z-O-P-T
45.石英的晶面具有油脂光泽 其断口具有玻璃光泽。 ×
46.方解石的化学式是“CaCO3”。 √
溶洞主要形成于潜水面附近。 √
48.杏仁状构造主要出现于火山岩中。 √
49.方解石具有两组解理。 ×
50.全球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
51.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方解石。 √
三、填空题
1.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 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6.岩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原因是 强烈水平挤压。
17.角度不整合面通常与下伏地层产状不一致。
18.能够成为良好隔水层的岩性是 泥岩 页岩 。
19.板块构造的边界有 分离型边界、聚合型边界、平错型边界。
20.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时所用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是 地震波法。
21.年代地层单位有 宇、界、系、统、阶地质年代单位有 宙、代、纪、世、期。
11.玄武岩是A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
12.岩浆沿围岩断裂面 带 侵入形成的板状侵入岩体 称为C
A.岩株B.岩床C.岩墙
13.地球上大部分火山分布于B
A.大陆裂谷带B.环太平洋带C.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14.原岩基本在固态下 主要由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其变成另外一种新岩石的过程称为C
A.岩浆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
30.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
31.石英发育很好的解理。 ×
32.海洋地质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
33.侧蚀作用发生时 河流凸岸受到冲刷和崩塌。 ×
34.节理面是指矿物在受到机械力作用之后沿着晶体内部一定方向破裂而形成
的面。 ×
35.我国的冰川类型属于山岳冰川。 √
36.洪积物是河流洪水期的产物。 √
37.沼泽地质作用主要是生物沉积作用。 √
24.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叫C
A.古登堡面B.康拉德面C.莫霍面
辉长岩是B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
26.震源深度是指A的距离
A.震源到震中B.震源到地震台站C.震中到地震台站
27.在下列岩石中抗化学风化作用最弱的是B
A.花岗岩B.石灰岩C.石英砂岩
28.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是C
A.古生代B.新生代C.新生代
38.差异风化作用是由不同气候造成的。 ×
39.下蚀作用是使河床和谷底变宽的侵蚀作用。 ×
40.石英的硬度大于方解石。 √
41.在液态物体中横波不能通过。 √
42.冰渍物具有良好的层理、分选性和磨圆度。 ×
43.河流转弯时 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凸岸一侧。 √
44.一般民用水井中的水位可以代表该地区潜水面的水位。 √
28.等震线 地震烈度相同点的连线即~。
29.地震烈度 表示地面遭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30.冰川 由多年积雪形成的运动着的 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巨大天
然冰体
31.沼泽 是陆地表面过分湿润、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 并有有机质大量堆积的
地方。
32.洋流 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流动的水团称为~。
33.浊流 是指在清澈的海水中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合的高密度流体。
23.基岩就是岩基。 ×
24.岩层在原始水平状态下 上覆的岩层较新 下伏的岩层较老。 √
25.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
26.海岸线就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
27.河谷阶地的位置越高 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早。 √
28.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和片状构造是变质岩中常见的构造。 √
29.地面重力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 ×
32.世界上的活火山集中分布在三个带 它们是 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大洋中脊。
33.倾斜褶皱中 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34.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释荷 卸载 作用、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水的冻融、冰劈作用 、盐类的结晶和潮解。
35.按火山喷发途径 可将其分为 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34.海岸线 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线 一般是一条位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潮
间带。
二、判断题
1.矿物都具有解理。 ×
2.岩浆岩可根据石英的含量 进一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大类。
×
3.断层的上盘是指断层的上升盘。 ×
4.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纪。 √
5.二叠纪是古生代最末的一个纪。 √
6.物理风化作用不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41.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为 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构造变形作用。
四、选择题
1.下列可共存于同一类岩石中的构造是C
A.气孔状、杏仁状、千枚状B.板状、片麻状、枕状C.波痕、泥裂、平行层理
2.下列岩石中最易溶解的是C
A.石灰岩B.白云岩C.泥岩
3.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可动的矿物组是A
19.河流的下蚀作用主要发生在C
A.河流的下游B.河流的中游C.河流的上游
20.岩基是岩浆B形成的
A.喷出作用B.侵入作用C.交代作用
21.海洋中沿固定方向长距离流动的水体称为A
A.洋流B.波浪C.潮汐
22.盐类沉积主要在A中形成
A.干旱区湖泊B.潮湿区湖泊C.沼泽
23.植物的根劈作用属于C
A.化学风化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生物风化作用
7.下列具有完全解理的矿物是C
A.石英B.白云母C.辉石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租用的先后顺序是B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9.S是A的代号。
A.志留纪B.泥盆纪C.石炭干燥地区B.温暖潮湿地区C.干旱地区
7.冲积物中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于河流的上游。 √
8.岩浆岩地区不含地下水。 ×
9.冰川堆积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 ×
10.海洋中的沉积物都是河流携带来的。 ×
11.沙漠主要是由风的地质作用形成。 ×
12.在背斜构造中 中心部位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
13.风化作用就是风的地质作用。 ×
14.层理是沉积岩的重要构造。 √
34.磁铁矿是A类矿物。
A.氧化物B.氢氧化物C.硫化物
6.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7.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 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8.平移断层 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9.板块构造 岩石圈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并不断增长、移动和消亡着
由于各板块彼此运动并相互作用作用 从而形成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称为~
10.节理 是指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 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
2.河流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流速、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流水中的含沙量等。
3.冰川剥蚀作用可形成 围谷、U形谷、冰斗、角峰、悬谷、刃脊等特殊的地貌形态。
4.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四种。
5.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矿物构成的。
6. D是泥盆纪的代号。
7.使河流长度加长的方式是 溯源侵蚀、河曲作用、三角洲形成
19.地下水 是指存在于地表土层和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0.潜水 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的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称为~。
21.地热增温率 即地热梯度 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
生的热能控制 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 叫做地热增温率。
22.风化壳 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陆地上形成一层不连续的薄
15.由炽热的岩浆侵入围岩后 冷凝成岩浆岩体而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称为A
A.侵入接触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
16.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C
A.矿物成分B.岩石的颜色C.岩石的结构
17.在下列各类岩石中相对最容易溶解的是A
A.白云岩B.石灰岩C.石英砂岩
18.地下水最主要的搬运作用是A
A.机械搬运B.化学搬运C.生物搬运
29条痕是A的颜色
A.矿物粉末B.矿物表面C.矿物风化面
30.角闪石的形态是C
A.片状B.粒状C.长柱状
31.爬行类动物繁盛的时代是C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
32.闪长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A
A.角闪石和斜长石B.辉石和斜长石C.斜长石和石英
33.下列可以共存于同一大类岩石中的结构是A
A.斑状、等粒、隐晶、砾状B.砾状、泥质、砂状、变晶C.全晶质、斑状、等粒、隐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