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在观察感知“一周”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含义。

并能会借助适当的工具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倡策略多样化。

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软尺、直尺、学生用测量实物、前置预习方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依标导学,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明确本课知识目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森林王国里,
他们是蚂蚁小白和蚂蚁小黑。

一天在玩耍时,
发现了两片一样的树叶。

(投影)
真实太神奇了!于是小白建议两人准备一场跑步比赛。

规则是在两片树叶边缘相同的起点同时出发,绕树叶的边沿,看谁能第一个跑完一圈?同学们,你认为谁能赢得比赛?作为小观众,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好吗?比赛开始!(播放情境图)
二、依案导学,自主建构
1.通过观察,认识“一周”
观察小白的是怎么获得冠军的?学生回答预设:1小白先跑完一圈。

(教师追问:他是怎么跑的这一圈呀?)学生回答预设:2小白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又回到的起点。

说一说小黑为啥失败了呀?让学生感受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才是
一圈。

一圈也叫一周。

(板书:一周)
说一说,什么叫一周。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线走,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投影)
指一指、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一周。

描一描,说一说三角形、树形的一周。

摸一摸,说一说课桌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

学生指说、描说、摸说,教师多媒体配合展示部分图形一周的轨迹。

(设计意图:“一周”概念的建立是理解周长关键,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模,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关于(图形中,物体的表面)一周的表象认识,然后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头脑里建立一周的抽象概念。


2.情境之中,认识周长。

小黑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也爬到了终点。

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又从起点开始爬起,爬了一圈后,他发现了一个秘密想告诉大家?
(播放蚂蚁小黑走一圈的动画)
让学生摸一摸,并说一说课桌桌面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学生根据事例分别说一说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

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表面,都有是不同的图形,你能举一个事物,说一说他表面的形状吗,他的周长怎么说?(出示圆形彩笔桶,圆形布贴画,黑板、三角板、长方形纸盒)
(预设:圆柱形笔筒上面是一个圆形,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园的周长.....)
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板书)
我们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教师出示多种刻度尺并介绍)。

你们能不能借助这些工具帮蚂蚁小黑测量树叶的周长呢?
三、展示交流,评价质疑
1.测量树叶的长度
出示任务单:(组内交流,合作完成,代表汇报)
想法是
选小组汇报本组测量树叶长度的流程。

其他小组在其汇报后,质疑并评价。

教师展示测量树叶过程,引导“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2.任选泽一个图形,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取整厘米数)
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测量。

并按照任务单形式汇报展示。

(学生预设:测量长方形周长及正方形周长的各种情况解说,关注算法多样化的计算策略。

)
四、归纳总结,概括提升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让学生汇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给出简单几何图像图形的边长让学生快速计算。

巩固对周长的认识。

(见导学案)
2.比一比,看谁最聪明?主要通过周长的计算,理解对“一周”的概念的掌握。

引导学生质疑、辩论,紧扣“从起点开始,沿边线走一圈,回到起点”,会查线段数。

3、他们的周长一样吗?
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剪”“移”“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周,理解了周长,会计算一些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

同时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其实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化曲为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