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一.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及考查要求1.选材涉及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内容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化视野等。

选文以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主。

2.考点为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考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或事理的整体认识,进而延展至生活,形成从文本走向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二.阅读步骤及解题方法1.快速解读、整体认知。

答案就是文章中是解读这类文章客观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因此文章没有细看不要匆匆忙忙地做题,必须先快速浏览全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原文中画出重要信息,如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然后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认识,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为答题做好第一步的准备。

2.审题察意,按图索骥。

按题目要求,让试题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句迅速回到原文信息源中,紧扣文本,找到相应语段的位置,相关语境,辨识细节,追踪筛选,定位对比,相互印证。

或求同,或求异,或求正,或求反。

逐项审查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项,进而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3.明确错点,有的放矢。

错点的常规设计有如下几点:(1)替换法:即故意将因果互换,主客颠倒,或部分代全体,或以整体代局部,或将现实当推测,或将必然当可能。

(2)缺漏法:即故意缺漏原句的成分或某一方面的内容,不全面提示概念所包含的重要属性,造成信息残缺,以偏概全。

(3)添加法:即不立足文本,而是凭空设想,无中生有,或在相关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

(4)偷换法:即将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偷换,张冠李戴。

三.具体题型解题技巧(一)卷中第5小题,示例解析。

考点:要点概括分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

例题1,文章介绍了有关砚的知识,下面概括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见《考试说明》)A.砚的历史B.四大名砚C.砚的雕工D.砚的优劣例题2,文章围绕膝关节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不属于这三方面的一项是()(见《四月调考卷》)A.膝关节的进化B.膝关节的功用C.膝关节的构造D.膝关节的保养例题3,下面对本文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见《考试说明》)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解析]例1、例2为说明文阅读的题目,考查整体概括重点在于理清文章的结构,认清题干的关键问题,例1考查并列知识,注意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砚的雕工是判断砚的优劣条件之一,它是属于砚的优劣这一内容中的。

因此它不能与其他并列,例2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选项中关键词如“进化、功用、构造、保养”的意思,要求考生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一般来说,选项中的要点是按文中内容的先后概括的。

很明显,膝关节的进化、文中未涉及此内容,属“无中生有”错点。

因此准确理解要点关键词的意思很重要,这类词如特征(或属性)、构造(即结构)、功用(即用途、价值)、历史、历史地位、成因等等。

如果说例1、例2属多个要点概括,那么例3则是单个要点概括,其实就是文章中心的概括,例3选文是议论文,考查的是中心论点的概括,关于中心论点的概括,要了解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能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并结合文题思考。

A、B、D都只概括了文章的局部内容,显然选C。

例4,细读文章第(2)段,作者介绍了福寿沟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见《考试说明》)A.福寿沟的修建缘由B.福寿沟的设计原理C.福寿沟的排水作用D.福寿沟的历史地位[解析]此例考查局部概括,要做对这类题就要明确题目的指向,即局部范围第(2)段,问题哪几方面。

其次弄清局部的层次,在范围内找有无要点相应的内容,D项第(2)段没有此内容,它是第(3)段的内容,因此选D。

(二)卷中第6小题示例解析考点:文意把握例1.《古代文房珍品—砚》第2小题(见《考试说明》)例2.《惠民千年的地下排水系统》第2小题(见《考试说明》)例3,《发挥你的巧实力》第2小题(见《考试说明》)例4.《了解并爱护腠关节》第6小题(题《四月调考卷》)[解析]在文意把握方面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准确辨识,要求学生细致阅读文本中相关内容,找准判断问题的依据。

例1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龙尾砚是歙砚精品而非端砚精品。

此属“张冠李戴”错点,因此选B。

例2则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扣住“首要”去筛选信息就只能选A。

例3则是观点和材料关系的把握。

A、B、C、D四个选项涉及文章中第2、3、4、5段,每段第1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很明显3、4、5段是围绕文题展开的分论点,而第2段是解释“巧实力”,作者用例子作来解释什么是“巧实力”,所以选A。

例4属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将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通过比较异同,很明显A项错误,因为原文中明确说这些骨组织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并无太大贡献。

而选项A是说“它们维持着腠关节稳定性”。

(三)卷中第7小题示例解析考点:内容探究例1,《古代文房珍品—砚》第3小题。

例2.《惠民千年的地下排水系统》第3小题。

例3,《发挥你的巧实力》第3小题。

例4,《了解并爱护膝关节》第7小题。

[解析]内容探究方面考查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例1、例4从生活现象入手来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把握,做题应先看生活现象,再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判断生活中做法的对与错,例2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即写作意图)入手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写作目的不能只理解为写作的中心,它常隐含在文章的结尾处。

例2中选项A、B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很多学生在C、D上难以选择,选择D项的认为本文重点是谈地下排水系统,其实还应该更深层的思考,作者借写重视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从而希望现代城市的建设能够重视城市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

这可以从文章最后一段分析得出。

因此应选C项。

例3则从文本的观点入手来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准确理解,要弄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必须能证明论点。

D项中“暴走妈妈”用的是硬实力,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母爱,这是和病魔正面的对抗。

它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因此选D。

总之,要做好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文体特点,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并从文中勾画出重要信息,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2、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指向,如:“能准确”、“最准确”、“不准确”、“不符合”、“不正确”、“能”、“不能”等词或短语表明选择角度。

3.耐心读清选项内容,能迅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点,仔细对照,通过比较、分析,从而作出有理由的判断。

判断一定要有文本依据,不能臆断。

四.实战演练(一)《镜子的“履历”》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

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

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

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

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

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

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

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蝉,银镜太贵重,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

在300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

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

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

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

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

100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镜子,从水面,到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

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本文介绍了镜子的发展历史,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A.水面B.青铜镜C.水银镜D.彩色镜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普遍使用B.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埃及诞生的C.现在使用的镜子就是镀银的玻璃镜D.彩色镜子是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街头巷尾常喊的“磨镜啊,磨镜啊”指的就是青铜镜B.埃及很早也有了青铜镜C.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镜面也不算太亮D.科学家们研制成功的镀铝的玻璃镜,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二)说“勤”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索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