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27
P2
P3
那么 如果 那么 如果
P4
那么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三)知识的表征
3.两类知识的比较 (1)区别 (2)联系
28
3.两类知识的比较
区别
在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不同; 功能不同; 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程序 性知识是动态的。 获得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获得快,程序性知 识获得慢。 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陈述性知识修正容易, 程序性知识修正较难。
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39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 理论.将学习材料(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课堂教学) 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 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 知识. 独立的发现学习.(科学研究)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七章
知识学习与迁移
1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知识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理解两类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类知识学习 的一般过程 理解迁移的涵义,掌握迁移的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 掌握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在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方 法和途径
2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及其含义 主体与其(客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 知识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知识是一种知觉建构。
3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42
第二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的基本原理
一、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1.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43
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同化:把新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 结构中去,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重 组、修改、扩充、深化等),形成新的认知 结构的过程。 原有知识里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9
(1)命题和命题网络
含多个论题的一些命题样例
命题(观念) 小王送给小李一支铅笔 小张想去北京 小刘的手指被纸割破了
关系
论 题
送给 小王(主体) 、小李(接受者) 、铅笔(客体) 想去 小张(主体) 、北京(目的) 割破 小刘(主体) 、手指(客体) 、纸(工具)
10
(1)命题和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如果若干个命题因共享同一主题 而发生相互联系,就会形成命题网络。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三)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1)命题和命题网络 (2)表象 (3)线性排序 (4)图式
8
(1)命题和命题网络
一个命题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关系(relation)和一个 以上的论题(arguments)。 论题可以是行动的主体 (subject),行动作用的客 体(object),行动的目的 (goal),也可以是行动的工 具(instrument),以及客体 的接受者(recipient)。
24
(1)产生式
产生式的特点
产生式可以自动激活 一旦条件存在,相应的行动就会发生,不太 需要明确的意识。(如:骑自行车)
产生式是由目的指引的 条件部分总含有关于目的的陈述。
25
(2)产生式系统
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其基本单元间之所以 能够建立起内在联系,是因为一个产生式的行动可 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即当一个产生式的输 出能够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输入时,这两个产生式 就有可能建立起相互联系。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 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 产生式系统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
(二)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与言语的关系)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依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
4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是回 答“是什么”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记忆
44
下位学习 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 观念的下位观念——下位学习。 两种情况: 派生下位学习 相关下位学习
45
派生下位学习 新学习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 特例,或原先学习过程的命题的一个例证。 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旧知识中,原有的概念或命 题只是得到证实,本质未变.
46
相关下位学习 新学习的内容是原先学习过的概念的深入、精 确化、修饰或限定。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或命题 中,使原有概念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
40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进行新的学习.(将当 前的学习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材 料的意义,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
41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举例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明确概念之间 的关系 科学研究
接受学习
记乘法口诀表
37
第二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的基本原理
一、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 表象、命题、命题网络、线性排序和多种形式 的图式。 以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论为例
38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20
(1)产生式
所谓产生式(production),就是一 些“条件—行动”规则,它表明了所要进 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是程 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 如果:条件 那么:行动
21
(1)产生式
产生式1:使用强化
如 果 目 标 是 增 强 儿 童 的 注 意 行 为 且 该 儿 童 已 表 现 出 比 平 时 更 长 的 注 意 行 为 那 么 表 扬 这 个 儿 童
47
上位学习 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 上位观念。
48
并列结合学习 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新观念
原有观念
49
认知同化理论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 的接受学习。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 械的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能产 生实质性的联系。 ②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 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 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来实现的, 即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 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 有的认知结构。
14
照片式记忆
你记得猫的尾巴上有几 条花纹吗?
15
(3)线性排序
线性排序是对一些元素所做的线性次序 的编码。
例如,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总数 第一的国家是中国,第二名是美国,第三名 是俄罗斯。如果别人问你,在北京奥运会上, 俄罗斯与美国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总数更多? 你会很快回答出“美国”。这是因为,你头 脑中已对三个国家作了线性排序,在需要时 很快能够提取出来。 思考:线性排序与命题、表象的区别?
5
程序性知识分类
按照知识与领域相关的相关的程度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特定性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普遍性
根据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意识的参 与性)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熟手 有意识的程序性知识:生手
6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程序性知识分类
7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命题网络举例
11
(2)表象
表象:
也叫记忆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 在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 对记忆表象的理解: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没有知觉经验,表象 就不能产生.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表象是知觉和思维的中介.
12
(2)表象
表象比命题传递了更多的信息。
命题与表象这两种表征形式
22
(1)产生式
产生式2:鉴别三角形
如 果 图 形 为 两 维 图 形 且 该 图 形 有 三 条 边 且 该 图 形 是 封 闭 图 形 将 该 图 形 划 归 为 “ 三 角 形 ” 且 说 出 “ 三 角 形 ”
那 么
23
(1)产生式
产生式的特点
产生式的条件和行动均有内外之分 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内部行动、外部行动 产生式的条件数和行动数可有多种组合 一对一、多对一 一对多、多对多
29
3.两类知识的比较
联系
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或起步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获得陈述性知识。
30
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陈述性知识:
第一阶段:信息的进入和建构。 第二阶段:建构的信息的储存。 第三阶段:信息的提取和运用。 程序性知识: 第一阶段:陈述性知识。 第二阶段: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 第三阶段:行为、技能自动化程度。
31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二、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含义
迁移即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技能与动机 在新的情境和学习任务中广泛的、创造性的、 支持性的使用。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2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二、迁移概述 (二)迁移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