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汽车点火提前角的问题解答

关于汽车点火提前角的问题解答


• 怠速时,点火提前角 度一般为上止点前5~ 10°左右。
• 对应的曲轴转角为 17~25°左右。
• 燃烧所用时间大约为 3.5~5.2ms。
• 发动机转速2000rpm时, 点火提前角一般为上 止点前30~35°左右。
• 对应的曲轴转角为 42~50°左右。
• 燃烧所用时间3.5~ 4.16ms。
• 发动机转速3000rpm时, 点火提前角一般为上止 点前35~40°左右。
• 对应的曲轴转角为47~ 55°左右。
• 燃烧所用时间2.6~ 3.05ms。
负荷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 在汽油机上,转速保持不变, 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 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以达 到不同的负荷要求。
• 当节气门关小时,充量系数 急剧下降,但留在气缸内的 残余废气量不变,使残余废 气系数增加,滞燃期增加, 火焰传播速率下降,最高爆 发压力、最高燃烧温度、压 力升高率均下降,冷却液散 热损失相对增加,因而燃油 消耗率增加。因此,随着负 荷的减小,最佳点火提前角 要提早。
空气流量信号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 下表是Motronic1.5EFI系统。 • 冷却液温度80℃,进气温度20℃。节气门
部分打开,分别在2500rpm、3000rpm恒速 下,以不同的空气流量计叶片开度运转。
MAF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点火 2500r 36 37 37 37 38 43 39 35 28 23 22
• 着火落后期的长短与燃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 化开学始性点质 火、 时过 气量缸空内气温系度数和(压力φ(at=取0.决8~于0压.9缩时比最)短、)、 残余废气量、气缸内混合气的运动、火花能量大 小等因素有关。
(二)明显燃烧期
• 从火焰中心形成到气缸内出现最高压力为 止,这段时间称为明显燃烧期。在示功图 上指气缸压力线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 到压力达到最高点止。
• 变化的是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的角度。 • 基本不变的是用来使混合气燃烧所需的时
间。
利用空间的变化, 满足燃烧时间上
的要求。
• 发动机转速快了,每一转所用的总的时间减 少,相同时间内,所转过的曲轴转角变大。
• 如果要保证混合气燃烧时间不变的话,只有 随发动机转角速度增加,而延长(或者说提 前)点火角度。
• 点火过迟,则燃烧时间延长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 压力和温度下降,传热损失增多,排温升高,热效
率降低,但爆燃倾向减小,NOX升高,功率、排放量 降低。
混合气浓度
• 在汽油机的转速、 节气门开度保持一 定,点火提前角为 最佳值时调节供油 量,记录功率、燃 油消耗率、排气温 度随过量空气系数 的变化曲线,称为 汽油机在某一转速 和节气门开度下的 调整特性。
• 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 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 剧烈的表面点火,两者互相促进, 危害可能更大。
• 与爆燃不同,表面点火一般是在 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 混合气所致,没有压力冲击波, 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 连杆、曲轴等运动部件受到冲击 负荷产生振动而造成。
火焰燃烧速率
补充说明
• 以上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分析,其实,点火 提前角度的问题,就是一个用空间换时间 的过程。
• 在采用电子点火提前的控制系统中,发动 机ECU根据各传感器的信息,对点火提前 角实行动态控制,以得到一最佳的点火时 刻。
• 我明白了!
正常燃烧与爆燃的比较
• 爆燃时,缸内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度波动 (锯齿波),同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 属敲击声,因此也称爆燃为敲缸。
•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 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如排 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 表面炽热的沉淀物等)点燃混合 气的现象,统称表面点火。
• 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 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由于 它提前点火而且热点表面比火花 大,使燃烧速率快,气缸压力、 温度增高,发动机工作粗暴,并 且由于压缩功增大,向刚壁传热 增加,致使功率下降,火花塞、 活塞等零件过热。
(一)着火落后期
火落后期。
• 火花塞跳火后,并不能立刻形成火焰中心,因为 混合气氧化反应需要一定时间。火花能量使局部 温度迅速升高,(火花放电时两极电压在15000V 以上,混合气局部温度可达2000℃),加快了混 合气的氧化反应速度。当这种反应达到一定程度 时(约0.001s~0.002s),出现发光区,形成火 焰中心。此阶段缸内压力无明显升高。
• 随转速增加,压缩过程所用时间缩短,散 热及漏气损失减少,压缩终了工质的温度 和压力较高,使以秒计的燃烧过程缩短。 但缩短程度不如转速增加的比例大,使燃 烧过程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而以曲轴转 角计的着火落后期增长。
时间与空间
• 通过下面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粗略地了 解点火提前和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 当火焰中心形成后,火焰前锋以20m/s~ 30m/s的速度从火焰中心开始逐层向四周 的未燃混合气传播,直到连续不断地扫过 整个燃烧室。混合气的绝大部分(约80% 以上)在此期间燃烧完毕,使气缸内压力、 温度迅速升高,出现最高压力点。
(三)补燃期(后燃期)
• 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燃料基本燃烧完为止 称为补燃期。这一阶段的燃烧主要是:明 显燃烧期火焰前锋扫过的区域,部分未燃 尽的燃料继续燃烧;吸附在缸壁上的混合 层继续燃烧,部分高温分解产物(H2、O2、 CO等),因在膨胀过程中温度下降又重新 燃烧、放热。
提前 pm
角度 3000r 44
44
44
44
44
44
43
38
35
26
22
pm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 当汽油机保持节 气门开度、转速 已经混合气浓度 一定时,汽油机 功率和耗油率随 点火提前角改变 而变化的关系称 为点火提前角调 整特性。
• 对应于每一工况 都存在一个最佳 点火提前角,这 时汽油机功率最 大,耗油率最低。
点火时刻为什么要 随发动机转速提高
而提前?
混合气的燃烧时间
• 混合气点火到完全燃烧约需2~3ms的时间 • 由于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转速变化,节气
门开度变化,以及气缸内的混合气浓度变 化,导致了在不同工况下,气缸内混合气 燃烧时间的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一概 而论。
• 在汽油机一定的节气门开度下,随负荷的 变化,转速相应变化。转速增加时,气缸 中紊流增强,火焰传播速度加快。
点火提前角的问题
焦建刚
最佳点火时刻
• 因为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需占用一定的时 间,所以混合气不应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处 点燃,而应适当地提前,使燃烧产生的最 高压力出现在上止后12~15°,此时对应 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混合气正常燃烧过程
(一)着火落后期 (二)明显燃烧期 (三)补燃期(后燃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