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国际化竞争。

与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手段现代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

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及学术界最迫切关心的重要议题。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做了尝试性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结合以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1、银行资产收益率(ROA):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通用综合性指标,它是指银行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净收益的比率,与银行的获利能力成正比,该指标数值越大,则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但银行业作为金融企业有特殊性,其资产利润率都比较低,一般在2%以下。

其计算公式为:
ROA=净利润/总资产x100%=净利润/(年初资产总额+年资产总额)*2 x100%。

2、权益净利率(ROE):是指商业银行净收益与银行普通股票价值(银行资本)之商,它代表了银行每一单位的股票在分红前的收益。

这一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本的盈利水平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ROE=净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利润/(年初实收资本+年末实收资本)*2 x100%。

银行主要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获利水平,对于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反映采用资本净利率指标。

总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是揭示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期的盈利总规模,但它们并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能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既无法反映商业银行的潜在盈利能力。

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商业银行盈利的持久性和增长性。

3、人均利润率(PER):PER=净利润/员工总数,该指标是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人均利润率代表每位员工相对的创造利润的数量,是反映银行效率和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4、营业收入增长率(OPG):是指本年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之差和上年营
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了银行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商业银行长期盈利能力的表现,其计算公式为:
OPG=(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x100%。

5、营业收入利润率(OPM):OPM=净利润/营业收入,该指标是对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效率的评价,净利润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银行在成本支出、经营管理等方面表现较好。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状况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状况
四大国有银行在全国的存贷款业务方面占到了超过60%的份额,占据了明显的主导地位。

凭借其规模上的优势,以及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倾向性,四大国有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的主导地位目前是毋庸置疑的,在各个主要的业务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从存贷款份额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减少,表明银行业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将逐渐减少,国有银行在政策方面的优势将会弱化,而与此同时其它商业银行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最终将与国有银行展开势均力敌的竞争。

1994 年,我国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由此将四大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进行了分离,这使得1994 年-1996 年间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OA 都在0.3%-0.41%之间浮动。

然而遭遇了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四大国有银行的ROA 纷纷下滑。

1997 年-2002 年间,四大国有银行的ROA 仅在0.14%-0.22%之间波动。

虽然,国家在1999 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第一次剥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历史性包袱。

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及银行的治理机制,四大国有银行的整体盈利性未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在1994 年-2008 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较快,银行业发展也较快,四大国有银行的总体NIM 平稳上升,基本上在 1.9%-3.6%之间浮动。

尽管受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的NIM 从1998 年的 2.8%下降到2003 年的2.46%,到进入2004 年,随着银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宏观经济逐渐恢复增长,银行放贷开始增加,于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NIM 又开始慢慢上升至2008 的 3.56%。

(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性状况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类似,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994 年-2008 年间其盈利性也经历了一个由高走低再走高的过程。

只是在2003 年之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要好于国有商业银行。

主要是因为2003 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取得成效,四大国有银行的盈利性大大增强,其ROA、ROE 均超过了全国性
股份制商业银行,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盈利性依然较强。

在样本期初,13 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高达2.12%,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0.31%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早期扩张过快、资产质量下降、债务负担加重的影响,这一组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纷纷下滑,并在2000 年前后达到最低点,但即便是2001 年0.55%的ROA 最低值仍然高于国有股份制银行2003 年以前各期的ROA。

随着1999 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上市,陆陆续续又有6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

为了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和准备金的提取力度,上市使得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

从2003 年起,13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开始增强。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似,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净利息边际的变化也是比较平稳,也是先上升然后有所下降最后略微上升并保持平稳状态,但是这15 年期间的股份制银行NIM 平均值(3.08%)都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NIM 平均值(2.56%)要高,在宏观经济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NIM 值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品质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三、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1.深化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不断加强经营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调整产权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结构,在产权多样化的基础上确立决策、经营与监督三权分立的有效制衡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速资金流动,精简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提高人员效率。

2.大力拓展业务领域,实行多元化经营
外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其中间业务收入和其它营业收入都在营业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信贷利息收入。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实行多元化经营,增加盈利管道。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充分挖掘像销售网络这样的资源潜力,因为商业银行有大量的客户基础,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很容易进入他们的生活,另外多元化也意味着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为牢固持久,同时多元化经营,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许多收入同利率及金融中介业务没有关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银行自身风险。

3.在资产配置方面,通过规范贷款操作程序,完善档案管理等措施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降低坏账、呆账等不良贷款,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并压缩费用,提高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形成良好的运营基础。

4.促进银行有效竞争,提高银行效率
我国银行业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但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逐步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并促进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

5.促进银行有效竞争,提高银行效率
我国银行业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但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逐步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并促进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