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3.1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总之,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

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文化,即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

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含义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历史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①原始社会,教育主要起着劳动经验和生活规范的传承作用;
②古代社会,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一直不受重视。

③至近代,教育的政治功能依旧受到重视,但经济功能被不断强化与彰显,文化功能则相对衰落。

④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合理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社会进步越来越要求充分认识与全面发挥教育的多种社会变迁功能。

(3)表现
①教育的经济功能
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鉴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当代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教育的政治功能
a.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b.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c.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d.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③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亦称生态环境。

现代教育的生态功能要求:a.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b.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c.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④教育的文化功能
a.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b.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c.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概述
①含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对个人、社会以及教育自身都有着重要
意义。

②分类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
a.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
b.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2)历史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只能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个较小的范围中进行。

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愈显重要。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教育日益成为激励社会成员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不仅在很大限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成员的职业岗位与社会地位从决定于政治权力、物质财富,逐步转移到决定于个人的素质,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

在当代,教育能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生死攸关的问题。

(3)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①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②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③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应当指出,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自身的素质,也有赖于社会条件,有赖于社会
给予人的就业机会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机制和空间。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的流动功能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功能,二者有严格的区别:a.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b.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次层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教育的流动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并为其实现开拓了可能的空间;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值尺度,又是推进社会变迁的动力。

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这主要表现为:
a.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b.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c.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②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
a.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对社会的依存性;
b.教育还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走向和现代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意味着肯定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人是目的,社会的发展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人是社会历史的能动的创造者;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

在现代社会,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走向和所面对的国际环境,紧紧抓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智德美体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成长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善于适应生活,审视生活,选择生活,不断创造适合民族、人类生存的新世界,也就抓住了教育的主旨,既凸显了教育的特点,又把握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