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光上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学员姓名: 王麒麟 授课教师: 冯娟一、教学目标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特点;光学作图(包括光的反射图,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的几条特殊光路图)二、知识要点(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反射作用: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5、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二)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定律: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凹面镜凸面镜α αγγ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γ < α)④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 > α)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③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例: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
(三)透镜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O 的光线方向不变(2).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轴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2)延长线经过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过凹透镜光心O 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 倒、正大、小虚、实应用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特点:大小分界点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f v=∞ 不成像 / / 特点:虚实分界点 u<f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α γβ速记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4、眼球与折光系统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折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大小。
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5、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三)光学作图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恰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物体清晰放大的像,若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把透镜向物体移动时,屏上能又出现物体清晰缩小的像B.把透镜向物体移动时,屏上能又出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C.把透镜向光屏移动时,屏上能又出现物体清晰缩小的像D.无论如何移动透镜,屏上不会再出现物体清晰的像2.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通过透镜眼睛能看到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测得物距是40厘米,在离凸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是()A.1:4B.4:1C.2:1D.不确定4.某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0厘米到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0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
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则应该选用()A.a镜B.b镜C.c镜D.三者都可以5.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4厘米处时,恰好能得到一个等大的像,若将物体像透镜靠近10厘米,则可以得到一个()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正立的实像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18厘米、12厘米和4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8厘米>f>12厘米B.12厘米>f>8厘米C.9厘米>f>6厘米D.6厘米>f>4厘米7.物体离凸透镜12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侧20厘米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 )A.20厘米>f>12厘米B. 12厘米>f>10厘米C.10厘米>f>6厘米D.26厘米>f>20厘米8.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一个物体从距透镜5f处逐渐移动离透镜1.5f,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和它像的距离(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减小,后又逐渐增大D. 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9.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更换一个焦距比原来小一半的凸透镜,要使物体成的像大小不变,则物离该凸透镜距离应( )A.减小B.增大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10.在拍摄一幢建筑物时,已调节好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建筑物上左右两个角都没有在框内,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调节相机暗箱的长度即可B.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即可C.将相机向后移,暗箱缩短一些D.将相机向后移,暗箱长度略微增大一些11.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些,则应该将()A.幻灯机靠近屏幕,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屏幕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C.幻灯机靠近屏幕,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屏幕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12.从放大镜中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字样范围大一些,则应该将()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C.无论如何移动放大镜,看到的范围不变D.无法判断13.用照相机拍摄远处一座大厦的像后,改用长焦距镜头(焦距较大的镜头)再要拍摄一张,则此时照相机成像的()A.像距不变化,像的大小也不变B.像距减小,像的大小增大C.像距增大,像的大小增大D.像距增大,像的大小不变14.在凸透镜钱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10厘米,则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30厘米,那么()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D.物体在离透镜1倍焦距外移动,移动后物体离透镜距离一定小于2倍焦距15.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16.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
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
该光斑(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17.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1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B.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19.下面关干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人我们的眼晴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20.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21.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是由于下列什么现象引起的(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22.小明在仔细观察了下图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23.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 )24.一个刚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1 m B.2 m C.0 m D.0.525.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