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法学》自检自测题(四)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监狱改造权,即监狱人民警察通过依法监管罪犯,对罪犯进行改造的()。
2.监狱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监狱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
3.法律行为分为()和()行为,合法行为是其()和()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4.(),是指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法定的原因,变更刑罚执行场所的行刑制度。
5.罪犯群体在构成上具有()和()。
6.行刑规范性,是指刑罚执行机关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
7.求刑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特别权力,即()代表国家行使的公诉权。
8.我国的行刑目的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
9.(),是指所选择的行刑手段是能够达到最好效果的方法。
10.强迫罪犯从事()是最基本的行刑手段,是中国自由刑行刑的()。
11、()是指刑罚执行机关接收罪犯入监时,按规定检查其体格健康状况并进行登记的制度和活动。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对罪犯非正常死亡的,()应当立即检验,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
A 人民法院B 人民检察院C 监狱D 行刑机关2、国家法制是由()三项基本内容构成的。
A 立法B 司法C 执法D 刑法3、教育改造的特性有()。
A 法定的强制性B 改造的目的性C 明确的方向性D 系统的影响性4、罪犯的犯罪情况,即与其犯罪有关的如犯罪的()以及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等。
A 性质B 情节C 刑期D 犯罪原因5、对罪犯进行道德教育包括()。
A集体主义教育B 文明礼貌教育C社会公德教育D 人生观教育6、识别功能是教育改造的一项()功能。
A基础性B 基本C 全面D 启迪7、劳动改造的特性有()。
A 法定性B 改造性C 惩罚性D 制约性8、武装警戒是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为了维护监狱的正常()而实施的警戒活动。
A 秩序B 安全C 管理D 工作9、罪犯的行为恶习不同于罪犯的()。
A 犯罪习癖B 犯罪习惯C 习惯性违法行为D 行为10、改造罪犯权具体包括的权利有()。
A 教育改造权B 劳动改造权C 监管改造权D 处罚罪犯权三、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1、行刑制度2、监狱行刑运行机制3、验证法律文书4、监外执行5、减刑四、简述题:(20分,每个5分)1.监狱行刑运行机制的特点有哪些?2.减刑的适用对象3.行刑的原则4.假释符合的条件五.论述题:(20分,每个10分)1.教育改造的内容2.教育改造的形式《监狱法学》自检自测题(四)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权利2、终止3、合法行为违法内容形式4、健康检查制度活动5、非亲合性复杂性6、行刑目的7、检察机关8、守法公民9、最佳的行刑手段10、劳动改造 11、健康检查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含单选题和多选题)1B2ABC 3ABCD 4ABCD 5ABCD6A7ABC 8AB 9AB10AB三、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1、行刑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的简称,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已经生效刑事裁判所确定刑罚必须遵循的一定程序和办事规程。
2、监狱行刑运行机制是指在刑罚实际执行过程中,行刑环境、行刑手段和行刑的主体与客体等刑罚执行诸要素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3、行刑的原则(1)行刑的人道性原则(2)行刑教育化原则(3)行刑个别化原则(4)行刑社会化原则4、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法定原因,变更刑罚执行场所的行刑制度。
5、减刑是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依法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项行刑制度。
四.简述题:(20分,每个5分)1、监狱行刑运行机制有哪些特点?(1)复杂性。
(2)动态性。
监狱行刑运行机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和结构。
(3)系统性。
2、简述减刑适用的对象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46条规定的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的减刑,是我国减刑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3、行刑权的特定性有哪些?(1)是行刑权只能根据审判机关所作的有罪刑内容的判决或者裁定实施,没有判决或者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均不发生行刑问题;(2)是行刑权只能由刑罚执行机关或者国家指定的专门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均不发生行使行刑权的问题。
(3)在刑罚权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制刑权是求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的基础和前提,是最根本的权力。
4、简述假释的适用条件(1)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2)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定刑期的罪犯。
(3)假释只适用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五.论述题:(20分,每个10分)1.试述教育改造的内容(1)思想教育A、法制教育(A)要对罪犯进行法律意识的教育。
(B)进行法的基本知识教育(C)进行现行主要法律的教育(D)认罪服法教育B、道德教育(A)集体主义教育(B)文明礼貌和社会公德教育(C)人生观教育。
C、形势、政策和前途教育(A)形势教育(B)政策教育(C)前途教育。
(2)文化教育A、扫盲教育B、初级教育C、初级中等教育D、专业教育(3)职业技术教育A、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A)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B)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促使罪犯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C)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监狱生产的发展。
B、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A)工业技术教育(B)农业技术教育(C)综合性技术教育2.简述教育改造的形式(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2)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3)正规化教育与辅助性教育相结合(4)其他教育形式《监狱法学》自检自测题(五)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监狱种类是指基于一定的(),依据某种相似性,对于具体的监狱形态进行分析、抽象而归纳的行刑处所的()。
2.所谓罪犯精神活动产品,是指受刑人在狱服刑期间()、()活动的物化形态或结果。
3.监狱烙印,是指()或()将监狱生涯内在化、积淀入自己的心理、精神、()乃至生理方面,而显现、暴露出来的较具稳定性的()标记或特征,是()的最具消极性的后果。
4.罪犯的特殊权利是指具有在监狱中()的罪犯这种特殊身份的人依法享有的()。
5.从严管理是对罪犯中的()、()、()以及其他主观恶性较深、有抗拒改造表现的罪犯所采用的严格管理方式。
6、分类管理既包括对()所进行的管理工作,也包括在罪犯服刑过程中因改造表现的不同而发生的()以及()的变化。
7、()和()是监狱法赋予监内服刑罪犯的权利,也是我国行刑的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
8、出狱人社会保护的内容是指对出狱人重返社会后,重新适应()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是指受刑人经过一定时期的监狱生活而了解、习得和掌握的监狱生活习惯、知识、技能等。
A 监狱经验B 监狱人格C监狱烙印D 监狱适应2.监狱法律关系客体包括()。
A 刑罚B 改造对象C 监狱适应不良现象D 物及行为3.罪犯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过程表现为:()促使旧有的交往关系分化瓦解。
A 服刑初期B 严格的管理C 入监教育D 直接管理4.劳动与教育是中国监狱行刑的()。
A 基本手段B 行刑手段C 行政手段D 行刑环境5.收监是刑罚执行的开始,是保证刑罚执行机关能够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的()。
A 前提条件B 执行手段C 基本手段D 重要条件6、()的检查,是指监狱在接收罪犯入监时,对罪犯的人身及其所携带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的行刑制度。
A 人身B 物品C健康D搜身7、申诉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罪犯在服刑期间享有的一项()。
A 基本权利B法定权利C意思表示D刑罚8、行刑的法律监督有利于国家法制建设的()。
A齐全B完备C发展D提高9、坚持以理服人原则应做到()。
A立足讲理B坚持以正面疏导为主C坚持耐心说服D以理服人10、集体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堂教育B作报告C专门培训D规劝三.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1.假释2.狱政管理3.又犯罪处理4.因人施教5.分类制度四.简述题(20分,每个5分)1.简述奖惩的考核内容2.实行劳动改造的目标管理有哪些?3.行刑法律监督的内容4.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控告、检举包括哪几种情形?五.论述题(20分,每个10分)1.论述分类制度的意义2.论述减刑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