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精品教案】

高一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精品教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 “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流程图说明 (1)情景引入:问题: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通过两个的问题,引导学生 回顾知识,直奔主题。 (2)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的结构图片和原子中各微粒的结构关系。比较直观表示原子。理清原子结构关系, 教师用形象比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示原子核体积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多媒体展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 (4)阅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 (5 归纳两个有关原子的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6)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巩固与应用的训练。 (7)多媒体展示:元素符号的角标。归纳元素符号的角标的含义。 (8)由 12C 和 14C 关系带来的思考,引出同位素概念 (9)多媒体展示:同位素氕、氘、氚的图片,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总结同位素特点。 (10)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五.教学案例 1.情景引入: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复习性质,回顾已学知识,直奔主题。如: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
五.教学案例
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3)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懂得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规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A
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B
一个原子的质量(g)
1.674×10-24 2.656×10-23 1.993×10-23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B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 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
(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 1 纳米=10-9 米
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2)学生活动:利用表格,计算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Miss Tao
高一上学期化学讲义
Page 1பைடு நூலகம்of 65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上,使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另外,在完成设计的表格后,引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就可以在此复习初中已涉及的“物质的量”的概念,
并可架起微粒数-物质的量-质量的桥梁关系。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原子结构和同位素(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 (2)知道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方法一
使用合适的单位
思考一、二
探究活动二: 完成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物质的量”概念的 复习
相对原子质量与 摩尔质量的关系
物质的量与微粒 数、质量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Miss Tao
Page 2 of 65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对应的桥梁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内容属了解性质,但因内容枯燥而要上好很不易。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一点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本节课上,主要将重心放在“为何采用相对原
子质量?”(即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采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2.流程图
引入新课
多媒
原子的结构
体展示 理清原子结构关系
多媒 构成原子的粒子 体展示 及其性质表
学生活动: 阅读表 1.1
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
归纳两个 关系式
多媒 元素符号角标 体展示 归纳五个角标含义
思考 12C 和 14C 关系 归纳提出同位素概念
多媒
同位素实例
体展示 总结同位素的特点与用途
Miss Tao
Page 3 of 65
本节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和同位素;二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对物质的量复习。教材先介绍原子的
构成,通过原子中的微粒引出同位素概念。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原子的结构比较抽象,要用比
喻方法等让学生形象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图片使其形象具体。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3)学生探究活动二:完成表格中 C/B 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6.02 1023,从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
复习。
(4)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物质的量”内容多少、深浅的实际情况,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
引言: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
学生探究活动一: 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 引起的使用不便?
方法二
使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 即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