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一些常用的延时与中断问题及解决方法
延时与中断出错,是单片机新手在单片机开发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汇总整理了包含了MCS-51系列单片机、MSP430单片机、C51单片机、8051F的单片机、avr单片机、STC89C52、PIC单片机…..在内的各种单片机常见的延时与中断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单片机新手们,有所帮助!
一、单片机延时问题20问
1、单片机延时程序的延时时间怎么算的?
答:如果用循环语句实现的循环,没法计算,但是可以通过软件仿真看到具体时间,但是一般精精确延时是没法用循环语句实现的。
如果想精确延时,一般需要用到定时器,延时时间与晶振有关系,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
第一种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别为1 μs和2 μs,便于精确延时。
本程序中假设使用频率为12 MHz的晶振。
最长的延时时间可达216=65 536 μs。
若定时器工作在方式2,则可实现极短时间的精确延时;如使用其他定时方式,则要考虑重装定时初值的时间(重装定时器初值占用2个机器周期)。
2、求个单片机89S51 12M晶振用定时器延时10分钟,控制1个灯就可以
答:可以设50ms中断一次,定时初值,TH0=0x3c、TL0=0xb0。
中断20次为1S,10分钟的话,需中断12000次。
计12000次后,给一IO口一个低电平(如功率不够,可再加扩展),就可控制灯了。
而且还要看你用什么语言计算了,汇编延时准确,知道单片机工作周期和循环次数即可算出,但不具有可移植性,在不同种类单片机中,汇编不通用。
用c的话,由于各种软件执行效率不一样,不会太准,通常用定时器做延时或做一个不准确的延时,延时短的话,在c中使用汇编的nop做延时
3、51单片机C语言for循环延时程序时间计算,设晶振12MHz,即一个机器周期是1us。
for(i=0,i<100;i++)
for(j=0,j<100;j++)
我觉得时间是100*100*1us=10ms,怎么会是100ms
答:
不可能的,是不是你的编译有错的啊
我改的晶振12M,在KEIL 里面编译的,为你得出的结果最大也就是40ms,这是软件的原因,
不可能出现100ms那么大的差距,是你的软件的原因。
不信你实际编写一个秒钟,利用原理计算编写一个烧进单片机和利用软件测试的秒程序烧进单片机,你会发现原理计算的程序是正确的
4 、51单片机c语言 _nop_()是一个空指令短时间延时的空几个机器周期?
答:这个_nop_()等效与汇编里面的,NOP指令,也就是空一个机器周期,如果是传统51单片机的话,等于空12个时钟周期【即一个机器周期】
5、51单片机延时500ms 用机器周期叠加怎么算?
答:DELAY:
MOV R7,#4
D2:MOV R6,#250
D1:MOV R5,#250
DJNZ R5,$
DJNZ R6,D1
DJNZ R7,D2
RET
假设晶振为12MHz
刚延时时间为:
250*250*4*2=500MS
6、51单片机C语言程序中延时函数delay的原理是什么?
现在找到两个函数
第一:
void delay(void)
{ unsigned int i,j;
for(i=0;i<500;i++)
{ for(j=0;j<121;j++)
{;}
}
}
第二:
void delay(unsigned int k)
{ unsigned int i,j;
for(i=0;i<k;i++)
{ for(j=0;j<121;j++)
{;}
}
}
现有几个疑问:
(1):延时函数的原理?
(2):两个for循环的作用?
(3):i、j的取值有什么规律和依据是不是和单片机接的晶振频率有关所能延时的最小单位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延时时间怎么计算啊!假如用的是AT89C51RC+的晶振呢?
答:
1:原理:仅仅执行一些,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所谓“无意义指令”,比如做比大小啊,做某个int的自加运算啊之类的
2:两重for的作用:简单的说,就像高中数学中的“乘法原理”一样,这样可以很轻易的迅速增加上述“无意义指令”的数目
3:关于取值大小:这个如果是在C下变成,这个值不仅仅与晶振、单片机本身运算速度有关,而且还与C的编译器有关,所以说,这个值虽说是可以精确计算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程序员用的都是“经验值”——当然,如果用汇编编程,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一条指令所使用的机器周期是一定的,你当然可以根据所有指令使用的总时间,精确的算出具体延时的总时间
综合你的的问题,我给你一点建议,就是刚学单片机的时候,还是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汇编编程学起——这样,在你以后接触到C之后,你才能明白,这中间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单片机。
当然,等最终你完全拿下一种单片机之后,尽量使用C编程,无疑是历史所肯定的。
7、51单片机,晶振为6M,求一个10ms的延时程序
答:延时有很多种方法,有一种是让单片机去做无聊的循环,还有一种是用定时器。
第一种的算法是:
晶振的周期T1=1/f; 这里f=6MHz 所以T1=1/6 us;(微秒)
单片机花12个T1去执行一个指令,
所以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晶振周期,
T2=12*T1=2us
10ms=1000 0us
所以你要得到10ms的延时就要想办法让机器去做5000条“无聊的指令”
所以
DEL: MOV R5,#05H
F1: MOV R6,#05H
F2: MOV R7,#32H
F3: DJNZ R7,F3
DJNZ R6,F2
DJNZ R5,F1
RET
这种方法是用于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地方,我说的是其思想,程序中可能有错的地方
用定时器的方法我不太会就不误人了 (补充一下就是这个是用汇编写的,你在主程序中用ACALL DEL调用就延时了。
8、今天我用单片机做“眨眼的LED”实验时,程序运行,每次只令灯亮或灭都没问题,但是一开延时不能出现期盼的灯亮灯灭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实验的硬件条件是:STC89C52,编译环境:keil 3。
下面是我写的程序,请教高手!!!
#include <> 如果你需要增大,可以改变j的数据类型定义,如unsigned int (2字节)可以到65535;无符号长整形unsigned long(4字节)可以到95。
而上面所所256是-1,而你定义的是无符号字符型。
10、请教一个AVR单片机延时的问题
外部晶振用的是8MHz,延时1微秒的程序如下:
void delay_us(unsigned int delay_counter)//延时1us
{
do
{
delay_counter--;
}
while(delay_counter>1);
}
请问,为什么能延时1微秒啊?
答:8MHZ表示单片机的运行周期为1/8us,也就是执行一步
你使用的是软件延时
那么包括程序的提取,执行等都要花费时间
比如,你提取这个函数可能花去一步,那现在就使用了啦
接着你执行这个函数,在单片机内部,运算是通过寄存器的移来移去实现的
这都需要时间,可能你看到的就一句counter--这个指令,可能会花费好几个时钟周期来实现
举个例子:
c=a+b,只有一句,但实际上花费的时间并不短
mov a,#data1;//数据data1放入a寄存器
mov b,#data2;//数据data2放入b寄存器
add a,b;//寄存器a的值与b相加,结果放入a
mov c,a;//将a的值放入c
这样才是单片机内部真正执行的指令,这需要花费至少4个时钟周期,而不是1个
至于晶体管级的我就不解释了,你得好好学习汇编才能理解单片机的运作。
至于这个函数为什么能延时1ms,这个是靠经验来判断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示波器看,以上均为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