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花道在日本称为“华道”,起源于奈良时代,最终在平安时代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自然艺术。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摆放和堆积,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不仅要表达花的美态,还要展现出“美而不艳,媚而不妖”的矜持与谦和,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品味造型的艺术。
(华,古汉语为“礼”之意,代表着人的修养,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
道,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人理解自然万物的智慧,也是华夏民族感悟人生的哲学。
随着时代流变,日本人继承了“道”的精神,并彻悟了“道”的智慧,将其当作人生之中最高的事业,作用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花道便是其一。
花道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流传至今。
与欧洲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的是插花的线条美、观赏的结构感,以及被赋予的人文精神。
花道艺术是将花器、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的境界,以量感、质感和动感的视觉艺术直至人心。
欧洲花艺使用花朵数量之多,其作品主要强调色彩的浓郁和视觉的感观。
与此相对,日本花道的花朵数量之少,是依靠线与面来表现的“省略美”,还有利用空间,衬托花朵以表现出的“空境”之美。
这种特有的“美学”传承,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花枝最佳的定位技法,更是磨练五感,体会自然,陶冶高品位审美观的过程,从中领悟人文
与自然的精华所在。
日式花道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有时会以花的含苞、待放、盛开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概念。
他们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便是天人合一、宇宙与精神永恒的缩影。
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花道艺术的表达,自然体会到花道艺术家对植物本性的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花道的变迁过程,孕育出众多的流派,但多数以三枝构成基本形式,其本质都是以三点为中心的结构追求美的极致。
三枝连接而成的线,构成的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具有稳定的平衡感。
花道的魅力在于"非平衡之中的平衡"、"不稳定之中的稳定",这种非对称的不等边三角形更能生动表现出花草自然舒展、植物自由生长的生命力。
在池坊流派的概念里,虫蚀之叶、残枯之叶与水嫩娇艳的鲜花一样,都是草木生命“生、老、病、死”的自然体现。
在各个时间段中,植物与人类世界一样,都在不断地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池坊插花的理念,便是将这种生命变化之美最大程度展现出来。
不过,池坊认为最美的莫过于含苞待放的花蕾了,因为它象征着通向未来的生命之源。
池坊流派,还以古典“阴阳五行哲学”为理论基础,讲究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的和谐与严谨。
坊,在今天理解为“小巷、场所”,而在先秦时期,“坊”是君子严谨的行为、道德的自律,是“礼”的表现,华即礼,故而花道亦为华道。
坊以土、方相合,“土”在五行
哲学中为“德”,“方”为自然规则,合成之意便是地之方——行为的界限和道德的自我约束。
池坊流派,以花代人、育花教人、花我为一的哲学,成就了插花艺术最高“道”的境界。
(坊的理解来自于《礼记·坊记》;远古哲学中“天圆地方”,天之圆为无边无限之意。
)(《五行哲学》:水,五行哲学中为“智”,其本为生命之源,然过多必然至泛滥成害。
所以,要想引导水流走向正常(让人的聪明才智不用在恶),并为人谋福,就需要以土克之。
然而,一盘散土难以克水,将其锻造烧结成方形,才能铸就堤坝,防止水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