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体内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它的作用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可分为两种类型: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程。
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什么是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其传导有何特点?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的产生:上升支由于Na+内流形成,下降支由K+外流形成。
之后Na+-K+泵的活动,使Na+和K+恢复到兴奋之前的分布状态。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不衰减性:②全或无现象:③双向传导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1)鉴定血型,首选同型输血(2)其次异型输血异型输血原则:异型输血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①A型和B型血绝对禁止互输;②O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的人,AB型可接受其他各型的血。
输血量要少(<300 ml)、缓慢进行,并密切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输血前均应作交叉配血试验:由于ABO血型还存在亚型,如A型有A1、A2两个亚型,还有Rh血型系统的干扰,因此每次输血前均应做交叉配血试验。
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排出量决定于搏出量和心率。
心排出量=搏出量×心率。
(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加强,搏出量增加。
②后负荷,即动脉血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越大,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反之,搏出量增加;③心肌收缩能力,即与前、后负荷无关的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
(2)心率变化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
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动周期过短,特别是心舒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搏出量和心排出量降低。
心率低于40次/分,心室充盈量有限,心排出量也减少。
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②两个基本条件:心室收缩射血提供的血流动力和外周阻力③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差,保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1)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更明显,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搏出量的大小及心脏收缩力量的大小。
(2)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时,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反之,心率减慢时主要降低舒张压。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当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当循环血量下降(失血)或血管容积增大(过敏)时,血压下降。
微循环的组成和通路及主要功能?(1)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意义: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意义:使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3)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吻合支→微静脉意义:调节体温。
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胸膜腔内压主要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的。
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
有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而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故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以大气压为零标准,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内压因而也经常为负压。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① 保证肺泡成扩张状态,使肺随着胸廓的运动而扩张和回缩;② 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压力,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简述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主要的形式是化学结合。
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1、物理溶解占1.5%,2、O2化学结合占98.5%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占5%左右,化学结合占95%。
①碳酸氢盐形式占88%,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简述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盐酸: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③杀菌;④排入小肠后,可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激活下成为胃蛋白酶,具有活性。
胃蛋白酶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3)黏液:有润滑食物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黏液还能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共同构成“黏液-HCO3-屏障”。
(4)内因子:保护B12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胰液中主要含哪些成分?各有何生理作用?(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 7.0~8.0)。
(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激活糜蛋白酶原。
两者同时作用于蛋白质,可将其水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3)胰淀粉酶:它本身就有活性,最适pH6.7~7.0。
胰淀粉酶对生、熟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作用比唾液淀粉酶强。
(4)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
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原因为:①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可达200平方米;②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③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适合于吸收的小分子;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大约3~8h,有足够时间被吸收。
什么是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1)能量代谢: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a).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b).精神活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率可以显著增加。
c).环境温度: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
d).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
根据散热原理,说明如何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根据散热原理,给高热病人进行降温的措施有:①增加传导散热;敷用冰袋、冰帽,②增加对流散热:通风、减少衣着,③加快蒸发散热:乙醇擦浴,等。
尿的生成过程如何?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糖尿和多尿?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糖尿病病人血糖过高,血糖浓度高于一定水平,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而从尿液排出,导致尿糖。
糖尿病病人多尿由于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吸收,小管液中葡萄糖增多,小管液中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属于渗透性利尿。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可使尿量增多。
①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有效滤过压增大,滤过率增加;②血容量增加,容量感受器兴奋,反射性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大量出汗可引起尿量减少。
①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合成、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ADH合成、释放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水肿患者用利尿脱水剂(甘露醇)消肿的原理是什么?利尿脱水剂(甘露醇)可被肾小球滤过,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造成小管液中的甘露醇的浓度升高,使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或减少了水的重吸收,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现象,引起多尿。
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
声波传入内耳有两条途径:气传导:声波→鼓膜振动→听骨链→卵圆窗→耳蜗,这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从而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试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项目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神经元接替经较少神经元接替经多个神经元接替传导途径有专一传导途径无专一传导途径投射关系点对点投射弥散性投射投射部位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主要功能产生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质发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出传出神经冲动奋性,使大脑维持觉醒状态内脏痛有哪些特征?1)疼痛缓慢,持续时间长2)定位不准确,对刺激分辨力差3)对机械牵拉,痉挛,缺血,缺氧、炎症敏感,对切割,烧灼、电刺激不敏感4)常伴有牵涉痛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