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犯专利权的抗辩事由

侵犯专利权的抗辩事由


二、时效抗辩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
侵犯专利权案件:
➢ 我们认为:法院对于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不能以 超过诉讼时效为由予以驳回
➢ 学者指出:在涉及停止侵权的请求权时,根本不 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因为如果侵权行为只 发生在起诉之前,对于已经停止的侵权行为,根 本没,这无论 如何也不会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
(二)《专利法》的专门规定 ➢ 第六十八条第一款: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 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 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 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三条:
➢ 再次明确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 首次明确规定了持续性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 :权
司法实践中所谓抗辩:诉讼中被告主张原告诉 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从而免除或减轻 其民事责任的一种防御手段。
侵犯专利权抗辩的属性及特点
性质:防御,而非攻击 特点:有请求权,方有抗辩权 ➢ 存在 ➢ 行使 ➢ 永久性
侵犯专利权抗辩的行使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第123条:
利人超过两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 在继续,在该项专利权有效期间内,人民法院应 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应当自 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计算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司法解释解读
➢ 停止侵害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即使抗辩成 立,其也必须停止相关的侵权行为
➢ 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即在权利人的起 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下,被控侵权人仅可就起 诉两年之前的侵权行为免除赔偿责任
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 的,依照其规定。 ➢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 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 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 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律制度并没有关于权利懈怠抗 辩制度的明确规定
➢ 最初发端于美国衡平法中,权利懈怠抗辩制度已 经被视为对侵犯专利权诉讼中被告的一项特殊保 护
第一部分:权利懈怠抗辩
设定的目的
➢ 防止权利人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权利, 从而损害被控侵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 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有着与权利懈怠制 度相似的立法初衷 :尊重久已继续的事 实状态,维护社会秩序 (存在差别)
二、时效抗辩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客体 2、债权请求权 :
➢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 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 专利法上具有财产利益的请求权一般都属于债权 请求权,如损害赔偿请求权、支付专利许可使用 费用请求权等,均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时效抗辩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
➢ 合理有度的仿制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 一种有效手段:本性、节省资源、避 免重复劳动
专利抗辩制度的设置目的
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基石 垄断权利的同时,设置的例外制度,赋予社会
公众和其他竞争者以自由——平衡 激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目的
专利抗辩制度
罗马法中的抗辩(exceptio):作为被告的辩护 手段,是法律尤其是裁判官法赋予被告的、据 以对抗原告诉权的权利。使被告有可能证明存 在某种情形,足以让原告的请求丧失其合法性 或有效性。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外。 ➢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从权利 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 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2、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 ➢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一)《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中的相
关规定 :
➢ 1、诚实信用原则 :以善意和公正之心来行使权
利和履行义务 ➢ 不是抗辩事由,因为诚实信用原则本身无法直接
免除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即使专利权人本身的行 为存在迟延和懈怠。
一、我国的诉讼时效抗辩制度
2、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 ➢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客体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下列请求 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 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 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时效抗辩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客体
1、物权请求权 :
➢ 《物权法》中并没有对诉讼时效问题做出任何规定 ➢ 从法学基础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物权本身作为支配权,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故作为物权一部分的物权请 求权,也不应当因时效届满而消灭 ➢ 对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物权请求权而言,也存在确 定诉讼时效起算点的困难
侵犯专利权的抗辩事由
2019年8月
主要内容
权利懈怠抗辩 权利滥用抗辩 不停止侵权抗辩
专利制度的设置目的
保护专利权--仅是手段
➢ 给予垄断权从而激励创造--目的之一 ➢ 激励创造+垄断换公开,促进整体科技
进步和社会发展--终极目的
专利制度的设置目的
专利案件审理的一些基本认识
➢ 并不是保护力度越大就越好:保护范 围不宜过宽,以免压缩整个社会的创 新和发展空间(宽严适度)
➢ 被诉侵权人的抗辩理由一般应在一审辩论终结前提出, 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 被诉侵权人在二审期间变更或提出新的抗辩理由且被二 审法院采信并据此作出不侵权认定的,应当负担诉讼费 以及对方律师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
第一部分:权利懈怠抗辩
概念:是指因专利权人的权利懈怠行为而 使被告享有的阻碍专利权人诉讼主张实现 的抗辩权及权利行使的相关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