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考查重点1、感觉的含义及属性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3、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及联觉4、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痛觉等)的含义、现象及感受器、适宜刺激等;5、知觉的含义及基本特征;6、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的含义,以及距离知觉的线索、生物钟的概念、错觉(包括运动错觉)的应用及产生原因。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1、感觉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属性:(1)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
3、感觉的种类: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恶心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
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低的,其感受性高。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4、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叫刺激。
发生刺激的物体叫刺激物。
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
5、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种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越小,其感受性越高。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又叫差别阈限(其英文缩写为j.n.d)。
差别阈限越小,其差别感受性越高。
7、韦伯定律:发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
△I/I=K8、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S=K·㏒R。
费希纳定律说明我们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单位来代表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的单位。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
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对光适应),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对暗适应)。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
各种感觉器官都能产生感觉后像。
分为正后像(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和负后像(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
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物的强度成正比。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两种感觉对比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4、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叫光波。
2、视觉器官: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和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3、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但人们常常说的颜色指的是彩色。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
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开起来彩色越明亮;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所占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
灰是非彩色,没有色调,其饱和度为0.灰色只有明度这一种特性。
(2)颜色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叫颜色混合。
分为色光混合(加法律)和颜料混合(减法律)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的颜色。
非互补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在光谱上位于两者之间的颜色。
(3)色觉异常:有的人分辨颜色有困难,甚至有些人不能分辨颜色。
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二、听觉1、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2、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
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是听觉的感受器。
3、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嗅觉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四、味觉分布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五、皮肤感觉皮肤感觉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皮肤能分辨出来的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他们都分布在皮下,呈点状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
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
手指、面部的两点阈最小、背部的两点阈最大。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
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对痛觉则难以适应。
六、平衡觉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七、运动觉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分别叫肌俊(音)、腱俊和关节小体。
八、内脏感觉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
九、痛觉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都有痛觉。
痛觉总是和痛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来源于感觉,但高于感觉。
3、两者的区别:1)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2)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3)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4、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5、由视觉引起的知觉叫视知觉,由听觉引起的知觉叫听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成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分组原则。
2、选择性:人们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3、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称作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
大小、颜色、明度、形状都有恒常性。
恒常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4、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作知觉的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1、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2、形状知觉:视觉信息、动觉信息、触觉信息等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3、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参照形成的上下、前后、左右。
4、距离知觉: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称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依据如下线索判断远近距离:1)肌肉运动线索,包括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包括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3)双眼线索二、时间知觉1、含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参照物:1)计时器2)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的周期性变化3)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3、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感觉通道2)实际时间的长短3)活动内容的特点4)对所发生的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它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4、生物节律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1、物体运动的速度在一定范围的时候人们才能知觉到运动,太快和太慢都不行。
当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觉,这种运动知觉叫真动。
2、运动错觉:1)似动——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2)诱导运动3)自主运动四、错觉1、含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1)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2)错觉的产生是需要条件的;3)有固定的倾向2、种类:1)线条长短错觉;2)线条方向的错觉;3)面积错觉;4)形重错觉;5)视听错觉。
3、产生原因:都有其产生的特殊原因。
4、应用:电影、电视的特技镜头、动感广告、霓虹灯的变换效果5、消极意义:飞行员在大海上产生的倒飞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考察重点:1、主要的概念: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后因效应2、记忆的过程:划分依据、各自名称与特点3、遗忘规律:时间进程、系列位置效应一、记忆的定义1、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二、记忆的种类1、按内容: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5)动作记忆2、按是否被意识到:1)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3、按照能否加以称述:1)称述性记忆2)程序性记忆4、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1)瞬时记忆(1''以内);2)短时记忆(1'以内)记忆容量只有7±2个单位;3)长时记忆(1'以上)。
三、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1、识记:记忆从识记开始。
2、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称保持。
3、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
又叫再现。
4、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称再认。
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只是形式不一样罢了。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1、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德国的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2、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五、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1、原因: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