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是这时期文坛的显著特点。
作为19世纪中期主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非主潮的文学流派,它们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自然主义文学(一)、自然主义产生的背景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
孔德的实证主义是自然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
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提出了“种族、时代、环境”决定论,强调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文学艺术。
遗传学家吕卡思医生把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归结为与遗传有关,认为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会影响到整个家族和后代。
生理学家克劳德·贝尔纳德《试验医学研究导论》以试验的方法来对抗片面地经验论和唯理论。
19世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左拉把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看成自然小说之父。
而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并提出自然主义要以《包法利夫人》为典范,要像福楼拜那样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家。
所以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是自然主义的先声。
60年代初,龚古尔兄弟登上文坛,他们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的诞生。
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初,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
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
与此同时,他创作了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20部,使其成为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的最杰出代表。
(二)、自然主义文学在思想方面的特点第一,恪守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的原则,注意材料的搜集,力求全面反映时代面貌;第二,某些方面扩展了描绘的领域,如反映矿区工人的生活、大百货公司、铁路运输等;第三,较为客观地摆出事实,但不挖掘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因此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如前期现实主义;第四,注重从生理上去表现人,特别是从遗传学的观点去解释促使人行动的原因,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三)、自然主义文学在艺术方面的特点第一,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给人一种照相式的印象;第二,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形象,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而不是典型的塑造;第三,只“追求生活的记录”,情节缺乏戏剧性的曲折变化,开始淡化;第四,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
二、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
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抛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
强调超越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
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美,不然是、也只能是“无用”的;而“有用”的、功利的事和物,都只能归属于“丑”类。
唯美主义不仅割裂了“美”与“善”的联系,还进一步将“美”与“真”剥离。
对龌龊鄙俗现实的深恶痛绝,使他们认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
他们甚至进而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摹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
基于对艺术“非功利性”和“非现实性”的追求,唯美主义者强调美应是纯粹的、绝对的、奇特的、形式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撒谎的”。
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
(一)、唯美主义的特点第一,强调“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它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的纯粹自由活动。
第二,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在心的领域瞬间可以永恒,狭小的空间可以有无限的容量。
艺术高于生命、高于帝王、高于神祇、高于一切,艺术是永恒的;第三,主张艺术超然于现实,颠倒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认为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现实社会充满了市侩气,没有艺术,没有美,只有向远古时代、向未来、向梦幻寻求艺术和美。
(二)、唯美主义的发展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和欧洲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理论家。
早期创作有诗歌和童话,最著名的是《诗集》(1881)和童话集《快乐王子》(1888),其中已透露出唯美主义的神韵。
《莎乐美》(1893)写主人公疯狂追求瞬间的美感享受。
《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是王尔德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三、前期象征主义文学前期象征主义产生于法国,它与唯美主义有姻缘关系。
其成就、声势和影响都大大超过唯美主义。
它以19世纪中叶以来流行的各种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
尤其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对其影响巨大。
(一)、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第二,注意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以具体的意象反映抽象的事物,并升华为哲理;注意语言的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也就是应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上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的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
第四,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这一切使象征主义作品具有一种朦胧美和神秘色彩。
(二)、代表作家1、沙尔·波德莱尔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诗人,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躯,并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他承前启后,处于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交界点上,汲取了浪漫主义的精华,开启了象征主义的先河,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直接影响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的欧美文学。
《恶之花》是诗人15年思索心血的结晶。
共收诗157首。
《恶之花》表现的是现代都是的丑恶,现代文明的虚伪,现代人的空虚。
《恶之花》在艺术上别开生面。
第一,诗人采用了“通感”的手法。
他认为香味、颜色和声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相通的”。
第二,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三,以丑为美,化丑为美。
第四,诗体简单,语言精炼。
第二节左拉左拉艾米尔·左拉(1840-1902)是法国19世纪后期重要的小说家,他是自然主义理论家和领袖。
他的《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人间喜剧》之后的又一座文学丰碑。
(一)、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他的理论观点在小说《苔蕾丝·拉甘》和其他小说的序言中被充分说明。
后来又在80年代初发表的三篇重要理论文章《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中作了系统的阐述。
左拉认为,过去的文艺观,无论是古代希腊的命运观,还是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以幻想代替现实的描写方法,都已陈旧过时。
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个严格的科学的方法,即对人的行为进行生理和病理分析的方法。
作家应该像实验室的化学家那样进行实验。
作家应该研究和阐述人是怎样受生物学和生理学规律的影响而产生某种行动和后果。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忽视了人受社会制约这一基本事实,而把人的心理属于生理学,把性格的分析从属于气质的分析。
他认为,既然小说家也是在完成科学家的使命,那么他就应该只观察研究和记录事实,而不作社会政治的、道德与美学的评价。
因此,作家就应该完全超越于政治之上。
左拉在建立自己自然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在创作上进行了实验。
在《苔蕾丝·拉甘》(1867)和《玛德兰·费拉》(1868)这两部小说里,可以明显看出左拉把他的理论用于创作实践的努力。
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生理主义”的观点。
(二)《卢贡-马卡尔家族》(三)《萌芽》《萌芽》(1885)是《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13部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的作品。
第三节哈代一、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诗人。
他通过描写家乡威塞克斯的农村生活,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在小说中对人类命运进行了悲剧性的探索,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
其中有影响的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他一生创作长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集8部,史诗剧《列王》3部。
哈代主要是一位小说家。
他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技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
(一)、主要作品《无名的裘德》控诉了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婚姻制度。
(二)、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它描写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第四节北欧文学由于北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其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也相应迟缓,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在北欧诸国的文学中,挪威的成就最大,易卜生是最主要的代表。
易卜生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的伟大戏剧家。
他的戏剧以惊人的叛逆精神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及传统道德观念的深沉思考和大胆怀疑,故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继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之后把欧洲的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易卜生一生写有25部戏剧,其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创作(1849-1868)以历史剧为主。
比较著名的有《厄斯特罗特的英格夫人》(1855)、《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
早期的两部诗剧《布朗德》(1866)和《培尔·金特》(1867)是易卜生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里程碑。
中期创作(1869-1883)是他的成熟期,有以《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为代表的9部社会问题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社会矛盾,宣扬个人反叛精神。
这些剧作中以《玩偶之家》最有代表性,是易卜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后期创作(1884-1900)以象征主义剧为主,是在对社会现实失望情绪下创作的。
主要作品有《野鸭》(1884)、《罗斯莫庄》(1886)、《海上夫人》(1888)、《建筑师》(1892)等。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第五节俄国文学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并列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
他对西方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极大,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