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 乔治·桑:创作经过了妇女问题小说、社会问题小说和田园小 说三个阶段:《康素埃罗》(1842——1843) 《安吉堡的磨 工》(1845) ;《魔沼》(1846) 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代表 作。
❖ 阿尔弗雷·德·缪塞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世纪儿 忏悔录》(1836)是一部以他与乔治·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内 容 ,塑造了“世纪病”的形象
十九世纪的浪漫 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德国,后在英、法、俄 得到发展,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 其特征主要有主情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崇想象力、理想 主义和回归自然
主情主义
❖ “我们从哪里去寻找最好的标准呢?我回答,到内心 去找;先全部裸露自己的心,然后去观察天真坦率、 生活平凡、永远不懂虚伪造作的人们。”--华兹 华斯致友人信
拜伦的改造:把花花公子 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 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一个 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死 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 儿相爱。被海盗卖为奴隶,到 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阉 割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 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 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 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 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作品 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 牺牲。
❖ 霍桑《红字》 ❖ 惠特曼《草叶集》 ❖ 麦尔维尔《白鲸》
拜伦
一、倾倒一世的诗才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 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毕生为民主 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 想的著名代表。
生平简介:
❖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1788年1 月22日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早 年因《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而 成名,有特别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作 品有: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 事诗》、《唐璜》 。
雪莱
❖ 英国诗歌中第一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恩格斯 称之为:天才的预言家
❖ 第一首长诗《麦布女王》(1813) ❖ 长篇叙事诗《伊斯兰起义》(1817)描写法国大革
命 ❖ 代表作: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 ❖ 抒情短诗:《西风颂》、《致云雀》和《云》等 ❖ 美学著作:《诗辩》
济慈
三、拜伦创作的讽刺激情
激情是作家对生活产生的一种振奋精神,是作家对 生活肯定和否定的认识。崇高、浪漫主义精神、悲剧性、 感伤性、幽默、讽刺都是一种创作激情。
拜伦的浪漫主义与讽刺才能相结合,形成了拜伦创 作的讽刺激情。
拜伦作为世界的诗人,是由于他的讽刺诗。他的讽 刺激情的特点是:
1、揭发性。揭露英国政府的残酷和腐败,社会关系 的邪恶。
英国浪漫主义
❖ 早期浪漫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 ❖ 华兹华斯:《丁登寺》 ❖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 ❖ 骚塞:《书斋咏怀》 ❖ 第二代浪漫派: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 ,具有
强烈的民主倾向和参与现实政治的热情
湖畔派诗人
指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 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 金钱关系, 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 创作 了大量赞美大自然, 缅怀中世纪, 歌颂宗法制农村生 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得名。其中华兹华斯成就 最高, 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 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 歌谣集》写的再版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 言。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 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1844——1845)和《三个火枪手》 (1844)
❖ 雨果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
❖ 俄国随着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和十二月党 人的活动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俄国的浪 漫主义文学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得到充 分地发展,成就远远不如英、法。但它却以 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对暴政的抨击显示了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精神。俄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主要有茹科夫斯基、雷 列耶夫、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等
精神特征: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 为爱复仇。
拜伦式英雄的意义
1.积极的革命作用 19世纪20年代,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拜 伦式英雄起了揭露反动统治者,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 积极作用。拜伦式英雄在欧洲青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2. 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孤独斗争,消极悲观。
❖ 全世界统治者的联盟;被废黜的王朝勾结异国 军队进行复辟;爱国者的惨遭屠杀和扑灭;既
存政权的得胜;专治法统所造成的种种后果-
-内战、饥馑、瘟疫、迷信、家庭情感的完全
破灭;鼓吹自由者被错判死刑;压迫者的得意
一时及其最后必然崩溃的确切不移的前兆;无
知和谬误的短暂,天才和美德的永恒。这就构 成了我这个诗篇的一系列画面的轮廓。”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 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 动。1823年希腊反抗土 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 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 参加斗争,他卖掉自己 庄园,为希腊军筹集资 金。他当选希腊军总司 令,1824年4月19日在军 中病逝,年仅36岁。
拜伦的不朽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 进步人士的悲悼。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 人物拿破伦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人们赞颂 他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歌德 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 为“思想界的君王”。
追求理想主义
❖ “它想要唤醒民众的希望、启发人 类和促进人类进步的意愿;实施这种意 愿的迅速效果;一个庞大的民族怎么从 奴役和屈辱觉醒过来,并真正理解了道 德的尊严和自由;以不流血的方式推翻 压迫者;揭露那些欺骗人民走上听天由 命之路的宗教骗子;成功的爱国主义所 具有的宁静的气度;真正的博爱所具有 的宽容和忍让;雇佣士兵所有的卑劣和 野蛮;不以憎恨和惩罚而已仁爱和宽容 对待罪恶;暴君的背信弃义;
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 (1822),后期诗作。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
二、拜伦式英雄评介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 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 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 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和该隐《该隐》。
德国浪漫主义
❖ 丧失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战斗精神,具有浓厚 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色彩:
❖ 1.耶拿派 ❖ 2.海德尔堡派
格林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 《小红帽》) 霍夫曼:《谢拉皮翁兄弟》
❖ 海涅:代表作《诗歌集》;1832年,海涅发 表《论浪漫派》一文,从文学、政治和宗教 三者的关系中,对德国浪漫派进行了全面的 抨击,宣告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统治地 位的结束。
美国浪漫主义
❖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 的代表作家是欧文和库柏,其次是布莱恩特 和爱伦·坡。他们的功绩在于第一次打破美国 文学对英国文学的依附地位,写出具有民族 风格的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先驱。后 期的代表作家是霍桑和惠特曼,其次,朗费 罗和梅尔维尔也是后期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
❖ 代表作《安狄米恩》(1818)描写牧人安狄 米恩寻找月神的故事;
❖ 抒情诗《夜莺颂》以夜莺的歌声象征幻想世 界的永恒欢乐;
❖ 《希腊古瓮颂》以古希腊田园美景否定丑恶 现实。
司各特
❖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是欧洲历 史小说的创始人。早期创作长篇叙事诗,后 来开始历史小说创作
❖ 主要作品有《清教徒》(1816)、《罗伯·罗 伊》(1818)和《艾凡赫》(1820)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 朽,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 行动者。
作品
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1809-1817)早期代 表作。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哈罗尔德出 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东方叙事诗:以东方为题材,包括《异教徒》 (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 (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 (1815)、《巴里西纳》1815》。诗中塑造了一批叛 逆者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雪莱《伊斯兰的起义》序言
回归自然
❖ 继承卢梭回归自然和感伤主义返回自然的传 统,着力赞颂大自然的美丽,描绘山川、湖 泊、河流和森林,抒发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以寻回在近代文明中丧失的自然。崇拜自然, 厌恶城市的工业文明,以自然之美否定现实 之丑。
❖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化
教材的观点:
❖ 1.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 2.着力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 3.重视中世纪民间创作和民间文学。 ❖ 4.追求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东欧浪漫主义
❖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19世纪 最伟大的诗人 ,诗剧《先人祭》(1823—— 1832) ,代表作《塔杜施先生》(1834)
❖ 裴多菲(1823——1849)是19世纪匈牙利最 伟大的诗人 :《农村的大锤》(1844) ; 《亚诺什勇士》(1844,一译《勇敢的约 翰》) ;《使徒》(1848) ;《自由与爱 情》(1847)是抒情诗的绝唱
法国浪漫主义
❖ 夏多布里昂:代表作《基督教的真谛》,中篇《阿达拉》被认 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勒内》以作家自己为蓝本, 塑造了一个忧郁、孤独的“世纪病”的形象。
❖ 斯达尔夫人: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她的《论文学》 (1800)和《论德国》(1810)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理论基础;书信体小说《黛菲妮》(1802)
“牢狱使我感到了光荣而非羞耻,/为了正义我才来到这个 地方;/这枷锁怎么能使我感到惭愧难过,/为了祖国我才把它 戴上。”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