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机集团如何变身千亿制造业巨头

国机集团如何变身千亿制造业巨头

机集团如何变身千亿制造业巨头?2008-11-02∙聚集时尚颠覆潮流∙大秀特色美味难挡∙演绎缤纷炫酷生活∙彰显健康生活理念足不出户享受快捷真诚合作共享市场元洲装饰共享未来油价涨教你水代油艺术之炭环保之炭行业之先科技之先绿色能源前景广阔移动洗车省时省力全新科技创造经济手工饰品你产我销汽车后市场商机大捕鱼能手致富良机汽车多了什么火了农村项目商机无限几年前,国机制造业就已经是其三大主业的一部分,但只是“一体两翼”中相对弱小的一“翼”,在外人看来,似乎实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但2007年几次震撼业界的并购行动,打破了这种状况。

2007年12月,全球咨询业巨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新全球挑战者”研究报告中,此前还名不经传的国机集团榜上有名,成为上榜的16家央企之一。

对于一个在2008年有望晋升至1000亿元收入规模的企业集团来说,外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

成为国际著名的工程承包商,或许还不足以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这个名号的分量相匹配。

在国资委的花名册上,虽然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以下简称“国机集团”)至今还被划归于外贸类企业,但任洪斌和他的团队却已按捺不住发力装备制造业的冲动。

从38岁坐到集团一把手的位置上之后,现任国机集团董事长的任洪斌对国机集团的改造屡有惊人之举。

这一次,是他大幅调整了“已经形成大好局面”的集团发展战略,就像几年前进行的那场大刀阔斧的企业内部改革一样,毫不犹豫。

之前,“一体两翼”是国机集团再造业务发展架构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其内涵是通过不断整合资源,精干主业,努力把国机集团打造成为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国内外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为两翼,成为国内最强、国际著名的工程承包商。

任洪斌曾用“微笑曲线”的概念来说明国机集团的战略优势,即市场和研发就像微笑的两个嘴角一样,是集团效益最高的两端,而制造业则是效益的低端。

但现在,国机集团似乎要把这个微笑的嘴唇延展开来。

究竟是什么让国机改变了远景明确的航向?并购变身制造业巨头在去年底、今年初短短的三个月内,国机集团宣布将中国福马机械集团、中国海洋航空集团、中国一拖集团三家重量级大国企并入国机。

在国机前几年的战略架构梳理过程中,制造业实际上就已经加入了三大主业的行列,但只是“一体两翼”中相对弱小的一“翼”,在外人看来,似乎实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这样的状况在今年岁末年初突然被打破,事情起源于一次震撼业界的连续并购行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国机集团宣布将中国福马机械集团、中国海洋航空集团、中国一拖集团三家重量级大国企并入国机。

引起外界浓厚兴趣的是福马集团和一拖集团两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并入。

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

以生产经营工程机械、林业机械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为主业。

旗下还拥有常林股份(600710.SH)和林海股份(600099.SH)两家行业内颇有名气的上市公司;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则是“一五”时期成立的元老级企业集团,以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制造为主要业务。

其最大的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0038.HK)是行业里唯一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农机制造企业。

随后,在2008年1月的国机集团内部会议上,任洪斌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国机”的说法。

其核心内容是国机集团决心用3到5年的时间,通过内生增长和外部重组,把国机集团打造成为国内机械装备业的龙头,努力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这并不只是个口号。

仅仅三四个月后,国机集团就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200亿元人民币授信总额的战略合作协议,而这笔贷款的投向之一就是“用于提升国机集团旗下的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以及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相关基地的建设。

”对于一个在2008年有望晋升至1000亿元收入规模的企业集团来说,200亿也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紧接着,在2008年7月4日国机集团第一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国机董事会重点讨论的议题是集团总部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了将总部13个部门调整为16个的方案,装备制造部则是新增加的三个部门之一。

“这样的战略调整主要是由国机集团的企业性质所决定的。

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角色有点儿尴尬,外界总认为国机集团就是一些外贸公司和科研院所而已,其实只不过是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比重不是很大给外界造成的印象。

但国机自身的发展现在已经具备了把装备制造业做起来的实力。

”任洪斌所说的“实力”,一方面来自于国机集团在海内外已经形成的市场网络,另一方面,集团所拥有的研究院(所)众多成果的产业化,也需要制造业的支撑。

要改变外界对国机认识的误区,通过并购重组来迅速建立国机集团在机械装备领域里的新形象显得尤为迫切。

“国机这样的产业格局是我说服内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原福马集团的董事长李延江向《英才》记者如此解释与国机重组的初衷,而李现在是国机集团董事、党委书记。

“是否要加入国机,当初在福马内部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大家觉得国机是搞贸易的,咱们要是去了可能不被重视。

”李延江向福马内部摆出了选择并入国机的三个理由:国机的贸易和研发很硬,既可以对福马在市场方面形成牵引,又可以为福马的产品提供研发支撑;虽然福马的资产质量非常好,但规模不够,实力不强,如果与国机内部的一些类似资产形成协同效应,无疑会提升福马的行业地位,而国机要加强制造业,就无须担心福马在国机内部的战略地位问题;还有国机过去重组了一些外部的企业都非常成功,这给了福马很大信心,而且福马和国机两个央企彼此很了解。

2007年3月,国资委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机械装备行业要拥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骨干企业。

国资委一言落地,让这一切水到渠成。

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田东红认为,国机集团的这一调整不仅收获了产业上的突破,也为企业挣得了不少政治加分,因为国资委已经奠定了把机械装备制造作为国家基础产业来发展的思路,国机恰逢其时的战略调整,必然会提升国机集团在中央企业群中的地位。

对于这样的一种变化所带来的意义,国机集团内部早已取得了认同。

负责工程承包项目的集团副总裁谢彪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寻求规模上扩张和效益上的增长。

怎么使自己更有竞争力?就要向相关的行业进行延展。

我们就提出向制造业发展。

这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比如我们在机电类工程承包上比较强,那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产品制造来做一些扩展呢?”“实际上,外界并不了解这个过程,福马我谈了三年多,从延江同志的前任我就开始谈了,在并购重组问题上我们不能盲目。

”任洪斌告诉《英才》记者,国机的战略调整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当初决定加大投入制造业的时候,他和现任总经理徐建与福马等企业就有过很好的沟通。

产业链目不斜视做一块这几年的并购重组过程中,任洪斌也见过不少主动找上门来的企业,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几乎所有要做争强做大的国有企业近两年都在提一个概念:全产业链。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肯定的态度。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因为种种限制和要求,要保住地位,央企在讲做大的时候往往并不考虑效益和效率,只为把蛋糕做大,至于好吃不好吃,下一步再说。

而并入的企业,名义上是一家人,实际上是在各忙各的。

”在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田东红看来,贪大求全是很多国企并购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些市场人士则认为企业强调全产业链,虽然在拉长了产业线后,可以形成一定的利润垄断效应,对冲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但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过于分散的投资必然会使企业变得大而不专,大而不强。

“如果只为规模并购,国机早就过千亿了。

但对于国机集团来讲,我觉得某种程度上现在要目不斜视地做好装备制造业。

房地产再赚钱,医药利润再高,这不是咱的专业,那样的企业给我们也不要。

我们就是要埋头在我们擅长的专业领域里做到最好。

”实际上,在这几年的并购重组过程中,任洪斌也见过不少主动找上门来的企业,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历史赋予了国机这样的企业很好的机遇,没有抓住机遇同样是风险,所以我们也在积极争取,但也不是说什么都要,盲目求大,要有目标的去考虑哪些企业符合我们的发展战略。

”作为国机集团战略执行层的总经理徐建认为,“有目标的去考虑”的另一层含义是,企业在对外部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时,不应该片面理解为加减法的问题,还要设计好这些外部资源在进入国机内部后如何合理配置,如何提升国机整体实力。

“从2001年以后,外部重组企业的资产占到国机的三分之一,但每一次我们都会考虑这个企业的业务是否熟悉,是否能够保障人家进来后发展得更好,是否能够推动国机的未来发展,如果不熟悉那就不会重组。

”在当初选择合并进入国机集团的企业里,这也是被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004年8月,按照国资委的批复意见,丁宏祥所在的中国进出口汽车贸易中心(以下简称“中进汽贸”)要在另一家央企和国机集团中选择并入,而任洪斌与这家央企的人前后脚找到时任中进汽贸总经理的丁谈并入的事情。

“和任总聊了一次以后,我觉得跟着这样的企业重组可能更好一些,因为从业务本身来看,国机可能互补和支持会更多一些。

”回顾并入国机的决定,现任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丁宏祥颇多感慨:“如果没有国机的重组恐怕就没有中进汽贸的今天,至少不会有今天的规模。

这当中,无论是战略上、业务上或者财务上,集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引导和支持,如果没有一点儿专业背景,很多决策就会被拖出问题来。

”在进入国机集团时,中进汽贸刚刚脱离行政扶持走向市场,内部上下一片迷茫,但好在国机集团鼎力支持,帮助中进汽贸成为了德国大众进口汽车的总包销商和服务提供商,正是这种业务上的互补和支持,让中进汽贸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都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从2004年的营收5.8亿元、亏损1300余万元,迅速增长到了2007年的营收46亿、利润过亿元。

在国机的营收排名也攀升至前五名。

刚刚并过来半年多的中国海洋航空集团(以下简称“中海航”)在与国机集团的业务配合上,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这是一种反向并入的效应,比如说中海航有一块业务是在中央企业大型造船基地的建设上,那么国机与中海航一起承揽这样的工程,不管是资金还是投标能力上,国机的实力和品牌对中海航帮助很大。

要单纯由中海航运作这些项目,不是说完全不行,但是比较吃力。

反过来国机与中海航的合作也把它的业务开发领域扩大了。

”原中海航董事长,现国机副董事长徐念沙认为国机集团之前一系列成功的重组,也坚定了其后来进入集团企业的信心。

“按照国资委调整重组的方向,我们现在抓住机会填补和完善了国机产业链的某些空白。

同时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以前进入到国机的这些企业,都比原来发展得好,比原来发展得快。

”尽管国资委最新提出在奥运会后加大中央企业进一步重组整合的力度,不过国机集团的决策层仍表现出一贯的理性。

“加强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也并不是说什么都去造。

比如,汽车制造我们就没有考虑,虽然我们有汽车板块。

”对于完善产业链条和专业化发展方面,任洪斌仍然强调要审时度势,并且要分若干个板块来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