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转本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专转本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专转本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或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C.出身忧国D.通达治体1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铨简秀士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径道:小路C.登所生庶贱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疾:急速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是说也,人常疑之。

D.使求过丸。

行过夷门,见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下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这是2002年北京卷的古文阅读试题。

从阅读文章来说,第15题题干所说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这一中心语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第16题的四个选项,A项叙述分析的是文章首段,B项叙述分析的是次段,C、D两项分别叙述、分析的是第三、四两段,用“倒读法”可以常助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

这就不用多说了。

下列说解题。

第11题考查辨别词语的古今义的能力,答案是B。

对照原文,A项的“或”为“有时”之意,代词,今之“或”为连词;C 项“出身”是“出”与“身”的连用,为献出其身之意;D项“通达”是“通”和“达”的连用,意思是通晓明白,今只有明白之意。

B项“而已”古今义相同,罢了。

第12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答案D。

D项“疾”前省介词“以”,可见“疾”,是病,而不是疾速。

第13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答案是B。

A项两个“以”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C项的两个“是”都是代词,相当于“这”;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之义。

B项中的两个“见”,对照原文,前者“见释”是释放他,因为全句的主语是“登”;而后句的“见”表示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侮。

第14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该项中的“略”是副词,大概、大致之意,译为“少”自然不对。

第15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D。

句①表现孙登对下属的态度,句③表现对徐氏的态度,句⑤表现对步氏的态度。

可见这三句都是表现孙登待人接物的态度的。

句②是预测正确的政令的良好后果,句⑥是表现“有一人”和“从者”的态度,句④表现孙登对拜将封侯的态度,与“待人接物”无关。

第16题考查叙述、分析文意的能力,不正确的是C。

“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不合文意。

对照原文,孙登对于布氏只是一般礼节。

步氏有赐只是“拜受而已”,可称为“顺”,而谈不上“孝”。

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国,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升匹。

——《后汉书•卷三一》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暴横民间暴横:凶残横暴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清平:清正廉洁C.郡内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户户D.求欲降避功臣降避:放下身价躲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复使之河东辍耕之垄上B.乃与长史急焚其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以诛暴立威猥以微贱,当侍东官D.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3.说明下列各组句中“所”称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指前两处任职的地方B.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代实行“符第合会”的原因C.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代前文的“兵者”即凶器D.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代杜诗死后下葬的地方4.下面四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杜诗才能的一组是()①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③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这室殷足④不安久居大郡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⑥视事七年,政化大行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箫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勇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讨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6.把《杜诗传》中的两句话译成现汉语。

(1)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2)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

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表为侍御史。

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

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

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

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贬吉州刺史。

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

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强:勉力。

B.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居:居住。

D.性宽易,与之接者。

接:交往。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A.刑部、大理罪人。

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因权势以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为偿所亡。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两川……以资政殿学士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