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7--吉普吉斯现象:截断后的滤波因子所对应的频率响应不再是一个理想的矩形门,而变成梯形门,且顶底都变成了连续振动的光滑曲线。

3)吉普吉斯现象的特点:①滤波因子取得越长,频率响应曲线越接近矩形门。

计算证明,振荡的最大幅度与矩形幅度相差±9%,且不随N的大小而变②选取不同长度的滤波因子h(n△),对应的频率响应的截止陡度不同,N越大,则频率响应曲线的截止陡度越大,最大突起的位置越靠近截止频率,突起点的个数越多,而幅度越小,吉普吉斯现象越小。

4)克服吉普吉斯现象的方法从频率域角度考虑,消除理想频率响应矩形门的不连续性,在频率域给频率响应曲线的两边镶上两个连续变化的曲线;从时间域考虑,使滤波因子急速衰减为零,减少截断误差,即在时间域给滤波因子乘一个衰减因子。

①镶边法②乘因子法(时间域角度考虑)8地震子波与分辨率的关系如何?(1)地震子波的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子波的频带宽度,不只是子波频率的高低。

(2)当子波的相位数一定时,则频率越高,子波的延续时间越短,分辨率越高。

9.简述地震标准层的识别方法及地质含义地震标准层的好坏,主要由水平方向沉积的稳定性决定;标准层的反射波特征与沉积岩相之间有一定规律;地震标准层的反射应具备的条件:①反射波特征明显,稳定;②在工区大部分测线上都可连续追踪;③能反映构造(浅、中、深各层)的主要特征,最好在含油层系之内。

10-什么是静校正?写出外一次静校正的内容和步骤?静校正:对由表层因素引起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野外一次静校正内容:井深校正、地形校正量、低速带校正步骤:1把爆炸点的位臵从井底校正到基准面上2将经井深校正后,已校正到地表的炮点和检波点都沿垂直方向校正到基准面上3将基准面以下的低速带速度用基岩速度代替11.什么是剩余静校正?有哪两部分?各用什么方法及步骤?剩余静校正:提取受表层影响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加以校正的过程称为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量主要包括两种成分:长波长(低频)分量和短波长(高频)分量长波长分量的提取和校正方法有:初至折射、空间滤波、线性回归等方法短波长(高频)分量方法:统计法。

步骤:形成参考道;用互相关方法计算道集内各道的相对静校正量。

12.什么是水平叠加?起什么作用?写出水平叠加的两种方法及步骤水平叠加:是对地下某个点重复观测多次的许许多多地震道经过消除时间差、滤掉干扰波等处理以后叠加到一块才得到这个点的水平叠加记录,一个点一个点都这样处理,直至把一条测线的所有点都处理完.水平叠加作用:提高性噪比水平叠加方法:1.常规叠加法 2 .自适应加权叠加法(1)构造标准道(2)求取加权系数(3)平滑权系数(4)加权叠加13.什么是地震信号的“三高处理”?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高度保持地震波的真振幅特征,尽可能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称为“三高”处理。

14.什么是地震信号真振幅?为什么要真振幅恢复?真振幅:是指反映地层岩性变化的振幅由地层波阻抗差而产生的反射波振幅。

真振幅恢复处理目的:只保留与反射强度有关的相对振幅。

需要作增益恢复、球面扩散、非弹性衰减等的校正。

15.滤波及其作用是什么?怎么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实现?写出计算公式?滤波: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率、视速度方面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作用: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起提高性噪比的16.线性滤波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幅度、极性无关,滤波器对它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特点:满足叠加性的运算17.数字滤波器是什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缺点怎么克服?数字滤波器: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法,将输入离散时间信号转换为所要求的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特定功能装置优点:1)包含负频率的影响2)只有对称的实函数,其付氏变换才是实数,其相位谱为零3)零相位滤波波形不改变缺点:1)离散性2)无限性19.什么是二维滤波?在频波域进行滤波,则可用滤波器的频波响应函数与地震记录频波谱对应点相乘,然后做反二维付氏变换,即得滤波结果。

在时间域进行滤波,则可将滤波器的频波响应函数做反付氏变换,求得时空域滤波因子,用它与地震记录进行二维褶积运算,即得滤波结果10.视速度与波数和频率有何关系?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在二维滤波上有和特点?怎样根据视速度差异设计二维滤波器?答:视速度Vx,波数K,频率f K=f/Vx有效波与干扰信号在速度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在图上为斜率不同,不同的波分布在不同的斜率范围内。

干扰波的速度比有效波的速度低,表现为斜率较低,可设计扇形率波器,将将干扰波切除。

20、什么是地震构造图?有哪些种类?答:地震构造图是用等值线及地质符号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的一种平面图件。

按其作图等值线性质可分为:(1)等值深度构造图(等)t0构造图。

21、试述构造图的绘制和操作步骤?构造图的绘制步骤(1)水平叠加时间剖面(2)等t0构造图(3)经空间校正后得到真深度构造图构造图的制作步骤(1)资料的检查(2)选择作图层位及比例尺(3)绘制测线平面分布图(4)取数据(5)断裂系统图的绘制(6)勾绘等值线(7)构造图的解释22、试述构造图的解释内容?(1)构造图等值线延伸方向是界面走向,垂直走向曲线有浅至深的方向是界面倾向(2)等深线的相对疏密程度标志着界面倾角的大小,相邻等深线距较密,反映界面倾角较大,反之则较小。

(3)倾没的背斜或向斜表现为环状圈闭的等深线,深度大的等深线层中为向斜,深度小的为背斜,三面下倾一面敞开的等深线为鼻状构造的反映。

(4)构造等深线不连续的地方是断层的反映。

23、试述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的方法原理及作构造图的步骤?原理:由等t0图求真倾角,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作构造图的步骤:(1)由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作等t0图(2)在t0等值线上取足够多的点,量出t0等值线法线方向的水平距离∆x(3)根据∆x和该点的t0值查表或空校图版,读出相应的偏移距和真深度(4)在等t0图上,用箭头标出该点的偏移方向,箭杆长度表示偏移距离(5)勾出偏移后各点的位置和真深度,即得真深度图。

24、试述用二维偏移剖面直接作构造图的空间校正原理?(1)对比解释好主测线的偏移时间剖面;(2)利用闭合后的主测线,制作等t0图;(3)利用等t0图进行空间校正25、试述用偏移归位剖面作图的交点闭合方法?(1)首先进行二维偏移时间剖面的层位闭合和相位统一。

倾角较小时,交点处的时间和波形基本统一,但倾角较大时,二维偏移剖面(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交点是不闭合的。

(2)主测线一般垂直构造走向,主测线应进行偏移归位。

而联络测线平行构造走向,不必作偏移处理,直接用水平叠加剖面。

(3)可先将相应的水平叠加剖面的层位闭合,然后再在二维偏移剖面上分别找出这些层位和相位,达到层位和相位统一。

26、试述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1)构造、断裂要素的确定和断裂构造带的划分走向一致,彼此相邻的局部构造,呈条带状分布,叫构造带。

其形成一般受主要断裂控制。

通过构造带的划分,可进一步看出区域构造特征及局部构造与断裂之间的关系。

(2)对构造含油气远景的评价1)生油层:2)储油层:3)盖层和底层4)油气圈闭类型27、什么是信号反滤波,反滤波目的是什么?反滤波: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滤波器,反射系数序列就是滤波器的脉冲响应,震源子波为系统的输入,地震记录为系统的输出,它使理想的反射系数序列变成了由子波组成的地震记录,降低了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

滤波的目的:压缩地震子波,把实际的地震记录变成反射系数系列,提高地震剖面的“纵向分辨率”。

同时有助于了解岩性29、试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原理和方法?最小平方反滤波(维纳滤波、最佳滤波)原理:先设计一个反滤波因子,利用反滤波的实际输出与给定的希望输出之间误差能量(平方)达到最小,所假设的反滤波因子为待求的最佳反滤波因子。

然后用求得的最佳反滤波因子对记录进行褶积运算,即得反滤波结果。

实际上就是一个求能量矩阵方程式的过程;方法:A)地震子波的最小平方反滤波(已知地震子波)B) 地震记录的最小平方反滤波(未知地震子波)条件:无干扰情况下地震子波的最小平方反滤波输入的地震子波设计一个反滤波因子:a(n)滤波后的实际输出:希望输出——一个窄脉冲:30、试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和方法?并推导公式?假设:地震记录x(t)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地震子波b(t)是物理可实现的最小相位信号,反射系数r(t)是随机的白噪声。

3)预测反滤波的步骤首先,根据最小平方原理,即根据未来时刻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推导出矩阵方程式(见书),求出预测滤波因子;其次,用预测滤波因子对输入信号进行预测滤波(褶积计算),得到未来的预测值;求预测误差;达到反滤波的目的预测反滤波引入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海上鸣震等多次干扰和压缩子波1.均匀介质中,地质空间的一个绕射点(或反射点),对应的地震叠加剖面的同相轴是什么?地震叠加剖面的一个点,对应地质空间是什么?答:地质空间的一个点,对应的是地震叠加剖面的双曲线;地震剖面的一个点,对应地质空间是地质空间的一个半圆。

2.什么是射线偏移?有什么缺点?答:射线偏移:建立在几何地震学基础上的偏移方法。

可实现叠后或叠前偏移。

缺点: 射线偏移是一种近似的几何偏移,虽然地震波的运动学特点得以恢复,但波的动力学特点(如振幅、波形、相位等)却受到畸变。

射线偏移已逐渐被高精度的波动方程偏移所代替。

3.试述波动方程偏移的成像原理?答:1)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2)测线下延成像原理3)波场延拓的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4.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有什么特点?①是求解近似波动方程的一种近似数值解法,是否收敛于真解,取决于差分网格的划分和延拓步长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