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无可否认网络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然而它对中学生来说是弊大于利的!首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发育期,他们心理生理上还不够成熟,对于眼花瞭乱的网络世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分析问题能力也是有限的。

网上的不良信息常常诱惑着中学生,对正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灌输了不良的意识和思想,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染上社会上的有害思想,毒害中学生纯真心灵!况且网上信息垃圾、不良文化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网上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各种信息更是良莠并存,由于目前网络监管还是十分有限的,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信息对于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期、对是非判断都还未成型的中学生来说,实在无法分辨,更不足以抵御。

其次,中学生缺乏自我的控制力。

如果深陷网络毒害则无法自控而一步步走向末路。

而中学生的钱财主要是从父母那儿得来,这些钱对于已经陷入网络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用的。

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便有了诡骗、抢劫的思想。

从而走向犯罪道路。

还有,一些中学生通宵达旦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网恋等。

经常泡网吧对他们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因为泡网吧而导致中学生猝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弊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中学生迷恋网络,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游戏的多彩,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然而网络带给中学生的不利之处真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网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网络世界是很精彩的,同时也是很无奈的。

网络在带给我们信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使用会使你感受到新科技带来的深刻影响,受益匪浅;反之则会令你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对自己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弊大于利!我家有一台电脑,我常常在上面查资料,看视频教学,并下载一些试题。

因此我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同学们羡慕的榜样。

时常听同学们私下议论“装备”,“升级”,相邀“打怪”,“菜鸟”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冲浪”是他们的新宠……心里有些好奇,寻问之余他们讥笑我“他是优等生,只知道学习,不屑于这些游戏”。

我一气之下,回家下载了“奇迹”游戏。

虽然知道打游戏会影响学习,但心想,我不是七八岁的小孩子,自制力还是有的,劳逸结合,不沉迷就行了。

谁知打开游戏,我渐进角色:得到一件满意的装备时,兴奋;打败对手时,兴奋;晋升一级时,兴奋。

与同学伴嘴时,我不再和他据理力争,而是回家打开电脑,狂杀对手;老师批评以后,我不再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回家打开电脑,再次狂劈对手;家长唠叨时,我不再小声反抗,而是转身打开电脑,狠狠地猛砍对手。

日复一日,我不再和对朋友一起分析习题,不再和老师研讨几何图形,也不再和父母谈心。

我觉得他们都不理解我,父母重视的不是我,而是分数。

网络则不同,没有等级,没有性别,没有职业,大家都是平等的。

更重要的是,我是自由的,我想杀谁,就动手,不必犹豫;我想骂谁,就动口,不必内疚;看谁不顺眼,直接拉他入黑名单……我的电脑,我的网络,我的地盘,我做主。

真的,我特别有成就感!成绩由全级第一,降到全级一百多名;昔日的好友冷眼相看;以我为傲的父母暗自垂泪;老师见我也是连连摇头。

班主任只是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说:“网络是高科技下产物,记着,要做它主人,而不是它的奴仆!”班主任在班上放映了许多有关网瘾少年的视频:天津某校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自己坐电梯上到自家几十层楼的顶部,跳下,做“飞天”状,坠落。

一个家庭的梦了……山西某初中生因为电脑被家长封存,自己玩不上网络游戏,心生愤恨,对爱她的母亲大喊:你早点死了吧!我好随便玩游戏。

母亲的心如刀绞……辽宁某大学在2005年11月一次“请退”78名学生,理由是他们荒于学业,几门功课不合格。

寝室内的电脑、校园周边的网吧就是他们耽于游戏,无心读书的“元凶”。

上百个家长在经历自己孩子考上大学的欢喜和被大学开除回家的悲伤之后,增添的又岂止是几根白发……看过片子后,我非常震惊,庆幸自己沦陷不深。

我恨网络,直到现在才发现,网络是个大染缸,本来很不美好的事情会被它染成虚幻的彩虹。

它腐蚀着我的心灵,使我变的和以前不一样,好多东西,观点,包括心理想法,拖离了现实,健康上网变成不健康上网。

网络中的“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而网络中的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让我们失去自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我们中学生由于鉴别能力差,自制能力差,反诱惑能力差。

因此,网络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弊大于利!同学生,让我们擦亮眼睛,有选择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点评:这篇议论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论点鲜明,论据入情入理,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并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网络对中学生来说弊大于利。

并呼吁同龄人有选择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

这个辩论会我们刚开过,正好我也是反方的,资料供你使用。

反方:青少年上网的弊大于利组长:。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先看看这些2个案例:前年,某校一位初三女生失踪,其父亲没有去公安局报案,而是找遍了全县的网吧,最后在城东南角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她。

还有一件事:有一名初二男生,让同学捎来了其父亲给写的病假条,三天后,老师带着全班的班干部去看望这位有病的同学,然而在他家里,碰上了如梦初醒的父亲,原来孩子已经三天没上学了,事后老师也才弄明白,原来请假条是网吧老板代替完成的。

三天没来上学的孩子不是去看医生,而在网吧里过了三天。

请问正方同学有什么想法?如果正方同学觉得这只是极少数人,并不能证明大多数青少年都沉迷于网络,那么,请看看下面两则数据1)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9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

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

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

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

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2)中国网民达2200万,国际域名60多万个,止2000年底中国上网计算机800多万台互联网站点数突破了3万个,其中18—24岁用户占41.2%,18岁以下用户占14.9%,可见大中小学生迷恋上网已是相当普及的问题。

由此看来,青少年大多沉迷网络,那么这样有什么坏处?简单理由:1..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影响学习成绩。

案例:有一个初中生即将高中毕业,但却两年深迷于网络游戏,茶饭不思,经常通宵打游戏,旷课不断致使学业荒废,性格也越来越孤辟。

父母苦苦哀求仍毫无用处,现在成了互相怒目圆睁,甚至父母都产生了“就算没生过这个儿子”的念头。

2.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容易造成近视。

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

另外电脑的辐射对人身也有极大影响,无数事实说明:网络已成为无数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一个网吧的收入如果没有学生的“支持”,就会缩水66.8%;一个网吧如果不经营游戏,那客流量就会只有现在的19%。

这是网吧?还是游戏厅?这一切都不言而喻。

8.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9.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

信息网络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

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1.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12.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

1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

1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

案例: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

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

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

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

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18.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案例:一个在国内曾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的优秀生,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3年来迷恋网络游戏,不思学业,不但英语不见有长进,原来优秀的数学也大幅退步,对此,父母也只能长吁短叹。

甚至还有一个小留学生,为了能在网络游戏中成为英雄,竟然近两年时间不上学,闭门不分昼夜“挑战”,其远在中国的父母一直被蒙骗至今……还有一则,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写的:某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有一天,他告诉家长要在同学家写作业,可能会很晚才回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