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练习——古书注解

古代汉语练习——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练习
[练习一]
一、填空:
1、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_______时代。

当时著名的注解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再加
上自己的注解,成为________或_________,例如何晏注《_____ _____》,就是此类著作。

3、注解常见的几种情况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十三经注疏》大多数是______人或_______人做的注,______人做的疏。

5.《春秋左传》是晋_______注,唐_____等正义;〈尔雅〉是晋_____注,宋______疏。

二、将常用的注解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括号。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籍而不税。

”注:“籍( )借也。


2.《诗·魏风·伐檀》:“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 )崖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4、《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孔注:“政()法教。


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注:“同门()朋,同志()友。


三、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杭,渡也。

笺云: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喻狭也。

今我之不渡,直自不往耳,非为其广。

○苇,韦鬼反。

杭,户[疏]笺:“一苇”郎反。

与,音余,下“远”与“同”。

狭,音洽。

为,于伪反○正义曰:“言一苇者,谓一束者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

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喻夫人之宋渡河也。

何者?此文公之时,卫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

”(《诗经·卫风·河广》)
1、哪几句话是毛传?
2.哪些话是郑笺?
3.哪些话是孔疏?孔疏是解释谁的话?
4.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
四、简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有何分别?
[练习二]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古书注解中,用作校勘的术语是____________。

①之言,之为言;②夺;③当为;④谓之;⑤犹
2.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的是_________。

①王念孙;②王引之;③俞樾;④阮元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有___________。

①李善注;②五臣注;③颜师古注;④孔疑达注
4.李善为李密《陈情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两句加了注:“毛诗曰。

终鲜兄弟。

维予与女。

”李善这里是____________。

①注明典故的来源;②指出词语的出处③为词语释义
二、给下面的注解加上标点,并说明注释的体例。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马或奔而致千里,善曰言马不良或騠御之以道而致千里之涂声类曰騠蹑也杜计切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晋灼曰被世讥论也善曰越绝书曰有高世之材者必有负俗之累也。

《文选·汉武帝诏一首》)
三、名词解释:
1.衍文
2.如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