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

初三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

初三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
初三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研究,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电教器材: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

教师演示用:外形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只。

大、中、小木块各一个。

学生每组器材: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1个大小不同的铝块或铜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如何区分?
2、出示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哪个重。

问题:铁真的比木头重吗?
导入新课:密度
二、进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出示三个木块,问哪个质量大?
设问: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2、学生猜想,提出研究的问题:同种物质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3、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需要测量的数据,将待测铝块和铜块下发。

4、学生实验测质量。

5、数据处理。

6、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关系。

结论一:同一种物质,物质的种类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

第二部分:建构密度概念
(一)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为什么引入密度。

1、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探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教师讲解: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这种性质。

3、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密度相关有关的知识。

1、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定义、公式、单位、纯水密度等。

2、提问同时教师板书相关知识。

教师提示A、密度的符合的写法和读法;
B、组合单位的由来;
C、两个密度单位的大小及换算;
D、水密度要求背下来,物理意义。

3、学生看小资料,从中发现有什么规律。

4、教师总结规律。

A、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B、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

C、密度大小一般固体液体气体。

D、常见金属的密度大小顺序。

第三部分: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1、教师板书例题。

提示学生注意问题:
A、解题格式
B、思路方法
C、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这是求质量的很方便的办法。

2、巩固训练
(1)书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2)书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3、讨论提升
书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6题,学生讨论方法。

三、进行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
2、【投影】知识纲要;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回应开始提出的问题铁比木头重吗,
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
书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3、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