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火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

禁火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

禁火区三级动火管理制度
1 目的
加强公司禁火区动火管理,防止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禁火区动火的安全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禁火区:指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动火作业的特定区域。

动火:指在禁火区内一切发生明火的作业,如气割、电焊、火炉、喷灯、烙铁、砂轮机打磨等;以金属管体、壁体、槽体等为母体金属进行焊、割等工作。

一级动火:指在一级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指在二级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三级动火:指在三级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4 职责
4.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一级动火作业中特别动火作业许可证的签发。

4.2 安环处负责一级动火证的审核、签发及动火监督工作。

4.3 武装保卫处负责一级动火现场的防火监督及火灾扑救工作。

4.4 各单位负责二、三级动火许可证的审核、签发及监护工作,负责一级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等工作。

5 管理内容及要求
5.1 一级动火的范围和申报、审核批准程序
5.1.1 范围
a.一动力厂:公司煤气输送主管、5万气柜本体、8万气柜本体、10万气柜本体、12万气柜本体、20万气柜本体、脱萘设备本体;
b.焦化厂下列区域及设施:洗苯塔、预冷塔、脱硫塔、终冷塔、回收煤气主管、粗苯储槽;
c.气体厂空分装置(在运行)、氧气主管、液氧罐体、球罐罐体、制氢站;
d.汽/柴油库、加油站、重油储罐、各炸药库等;
5.1.2 特别动火范围:
a.公司系统内牵涉二家单位以上(含二家单位)燃气输送主管及设备停气后的动火。

b.年终检修系统内燃气管网的所有动火。

5.1.3申报、审核批准程序
a.施工单位提前两天按要求填写《动火许可证》,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报公司安全环保处。

b.施工单位与动火设施不是同一单位,应到设备所属单位审核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再报安全环保处。

c.施工单位为非公司所属单位,由设施所在单位(委托单位)按要求填写《动火许可证》,报公司安全环保处。

d.安全环保处负责一级《动火许可证》的审批及签发; 特别动火安环处签署动火意见及要求后,报公司主管领导或指定人员签发。

e.施工单位持有审批好的《动火许可证》后,应进行施工前交底,项目负责人落实好各项具体防范措施签字确认后,方可动火。

f.非公司所属单位施工,设施所在单位(委托单位)必须做好施工前交底,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设施所在单位(委托单位)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到动火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g.施工单位的安全、消防管理部门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到动火现场进行监护、检查。

h.下列特殊区域动火,应事先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制定好施工安全方案,并组织评审,落实安全措施后,原则上动火时间不超过8小时,如作业时间需延长,作业负责人及作业人员须对作业现场重新分析评价并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再进行动火作业。

焦化厂:洗苯塔、预冷塔、脱硫塔、终冷塔、粗苯储塔;
气体厂:液氧罐体、球罐罐体;
5.1.3一级动火施工过程受安全环保处、武保处的监督检查,并有权制止动火。

5.1.4一级动火具体全过程:
接受任务——→现场勘查——→填写《动火许可证》——→单位主管厂长(经理)审核签名——→安全环保处审批及签发(或公司主管领导签发)——→施工前交底——→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项目负责人确认签字——→施工.
5.2 二级动火的范围与申报审批程序
5.2.1 范围
a.一动力厂: 煤气主管部份附属装置(冷凝排水器、蒸汽清扫管、放散管闸阀,平台、楼梯等、主管至支管的第一道闸阀前属主管部分);5万煤
气柜及8万气柜、10万气柜、12万气柜、20万气柜院内除气柜本体以外其它设施;混合站、煤气加压站院内及中板厂混合煤气与转炉煤气混合站工艺主管;
b.各煤气支管及其附属装置、高炉煤气净化系统设备本体及工艺管道;
c.转炉煤气净化系统设备本体及工艺管道;
d.焦化厂下列区域及设备:集气管、焦炉地下室、粗苯生产区院内及粗苯输送管道、硫铵蒸汽再生器、饱和器、除酸器及其之间的工艺管道,精制系统。

(焦炉吸气管(从手动翻板后起)、气液分离器、氨水循环系统、初冷器、鼓风机室及回收煤气工艺管道。

电捕焦油器、脱硫再生塔、苯汽管、地下槽、油库内除粗苯贮槽外的所有贮槽、再生器、粗苯泵房、重质苯贮槽等)
e.制氧单位停气检修的各氧气支管、各单位氧气输送工艺管道、加压机房区域、充瓶间、低压储罐、氧气压缩机区域5米内空间、氢氧站、液氧汽化装置;各单位氧气支管;
f.金属切割气集中供气站及输送管道;用于切割用的燃气集中存放点三米范围内、酸性蓄电池室、重油输送管、各单位液压站;
g.化工库、各易燃易爆材料库;
j.汽运公司汽油、柴油槽车;
k.生活煤气中压管及低压输送总管。

l.特钢公司、实业公司液氨储槽、装卸、输送管道。

m、炼铁单位喷煤系统的设施:中速磨、布袋收粉器、煤粉仓、喷吹罐、分煤器及其连接设备设施。

5.2.2 申报审批程序
a.施工单位在勘查现场后,提前一天填写《动火许可证》,施工负责人签字后报施工及设施所在单位安全部门审核;
b.单位安全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施工及设施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签发;
c.施工单位持有单位领导签发的《动火许可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动火;
d.单位安全、消防部门应对动火工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有权制止动火。

5.3 三级动火的范围与申报审批程序
5.3.1 范围
除一、二级以外的禁火区均属三级动火范围。

5.3.2 申报审批程序
施工单位(班组)提前半天填写《动火许可证》,班长签字后报车间主任签字批准,施工单位(班组)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且车间安全员到动火现场进行监护检查。

5.4 《动火许可证》按照谁施工、谁负责办理的原则。

施工单位应将动火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在《动火许可证》中填写准确,并明确动火安全负责人。

动火单位与设备主管单位不一致时,设备所属单位主管领导应在《动火许可证》上签名。

5.5 紧急情况下动火:一级动火必须征得安全环保处业务专业人员同意并现场监护;二、三级动火必须征得单位主管领导及单位安全部门同意并现 场监护。

5.6 一级动火的《动火许可证》经公司签发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分别编 号:GG203—004B
页 数:第6页 共11页
送至安全、消防部门;煤气《动火许可证》除送至安全、消防部门外,还要送至煤调、煤气防护站等部门。

5.7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更改动火级别,对级别存有异议由安环处负责裁定。

5.8 动火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5.9 禁火区内无证动火的视违章作业,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准许人责任。

5.10 禁火区范围见附录《公司禁火区的范围》。

6 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6.1 动火作业安全基本要求
6.1.1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6.1.2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进入有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须执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及《登高或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6.1.3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6.1.4凡处于GB 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距用火点15 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6.1.5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6.1.6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
21%。

6.1.7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6.1.8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

6.1.9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6.1.10动火前应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6.1.11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7 相关文件
7.1 GG203-027《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7.2 GG203-007《登高或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8 相关法规及标准
8.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8.2 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8.3 AQ3026-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检修作业安全规范》
8.4 AQ3027-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
8.5 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9 相关记录
9.1 《动火许可证》
附表一:
动火许可证
单位:级别20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