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PPT演示,实物展示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的,让学生觉得更贴近生活接近实际,今后能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又采用合作讨论等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究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本教学设计是苏教版第《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和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所以本课时是在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具体对结构的重要性质之强度做详细分析。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通用技术的教学一定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课堂教学如果缺乏对学生了解,缺乏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态度等的了解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我班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动手和创新能力都各有差异,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知识、水平和对技术的认识等基础)也各不相同,如何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对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可以说物理的力学知识和上节课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本课时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在教学中尽量多举些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
(2)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
(2)探究、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讨论等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2)创新和改进事物的结构,使其更能为百姓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
2.教学难点: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结构中的体现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直观教学法。
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纸板屏风的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3.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
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一定课前预习。
2、教师准备好课堂上教学的PPT,收集经典案例、图片等。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教室。
4、教师准备白纸若干、砝码若干、透明胶带、皮带一条。
七、教学过程
叫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答案。
并说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巧妙的导入新课内容。
★结构强度的概念: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技术试验1:
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技术试验,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条皮带,用手分别撕碎2件物品,看看是否能够撕碎。
试验结论:
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
结构的强度与材料有关;从强度角度看,外力越大,构件内力随之越大,构件危险就越大。
技术试验2:
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技术试验。
一张A4纸承载砝码的质量有限,改变A4白纸的形状,会不会增加承载重量?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并记录承载钩码(砝码)的质量。
让想一想,能有几种方法改变形状。
技术试验提示:
1、直接在白纸上
2、将白纸折叠成柱状
3、将白纸折叠成瓦棱状
4、将白纸折叠成三角棱柱状
5、将白纸折叠成槽型
6、将白纸卷成圆柱状
分别增加砝码(钩码)重量,直到变形为止,记录承载的重量,分别比较上述试验结果,记录并进行交流。
(让学生动手做,并交流)
试验结论:
结构的强度与结构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
技术试验3:
分别用A4白纸,围成两个四棱柱体杆件,其中一个,接口处用透明胶带粘连,分别作承重试验。
观察现象并分析。
粘连:
不粘连:
(让学生动手做,并交流)
试验结论:
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连接方式有关。
不同的连接方式,结构的强度也不同。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图片举例)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图片举例)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
总结:
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它对张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能力,具体地说取决于以下因素:
形状:构成的形状略有改变,强度就会改变。
材料:不同材料有不同承受应力极限的能力。
形状相同,材料不同,强度就不同。
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传递方式和效果不一样。
八、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让学生用四根小木条钉成一个相框,看如何能让它更牢固,下堂课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