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嘉兴卷)语文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n íng ) ▲ 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认识和(bi àn ) ▲ 析汉字,熟悉它们的内(h án ) ▲ ,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和(h óng ) ▲ 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在古代文人眼中,莲花高洁质朴,“ ▲ , ▲ ”;梅花坚贞无私,“ ▲ , ▲ ”。
(4)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 ▲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展望蓝图,我们信心满怀,豪情万丈,正如诗云“ ▲ , ▲ ”。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8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B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C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安东尼奥、菲利普、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2)阅读名著《水浒传》中的片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3分)A .且说 ▲ 是个飞檐走壁的,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句中“▲”处人物是谁?) B .林冲回到房中,端的是心内好闷,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被那贼陷害”具体指什么事?) (3)下面这首小诗富有哲理,请选择下列选项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加以印证。
(80字以内)(3分) A .阿廖沙 B .范爱农 C .列夫·托尔斯泰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 .风烟望五津. 无人问津.B .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C .臣不胜.受恩感激 引人入胜.D .陈太丘与友期. 不期.而遇 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其实很简单(17分)“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
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
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
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
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
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
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
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
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当然想听真话!”“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
”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记者一愣:“就这一点?”“对,就这一点!”(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
作者戴希)5.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4分)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5分)(1)大街上人来人往。
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
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
(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3分)(2)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加点词语妙在何处?)(2分)7.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8.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5分)(二)新闻阅读(12分)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记者吕玥通讯员王鹏程于军“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
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
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
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探访:难堪的风景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
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
”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
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时,遇到对方的抢白。
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调查:隐形的杀手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
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
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
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
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
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
”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报》)9.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10.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2分)11.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4分)12.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
(3分)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崆峒(15分)【清】谭嗣同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