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五缘湾北岸片区城市设计(1)

厦门五缘湾北岸片区城市设计(1)


二、规划条件认知
6、地貌现况分析 基地外近临海湾、远望 群山,基地内有生长良 好的台地景观带,整个 基地外向景观状态良好, 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 目前基地湾区开挖土约 2百多万立方米回填,以 创造地景变化。
(二)环境现况分析 06
3
1
2
4
5
二、规划条件认知
7、区域地景景观分析
本地块虽然区内大部分 地势平坦,但对外区域 地景景观却被同安、翔 安岛外地区之山景与周 边山头所环绕,形成一 种观山海的景观特色。
二、规划条件认知
10、土地利用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10
基地内的土地使用现况大多为农田、林地、开 挖地,以及少数的军事用地,另外,还有部分 工厂、民用建筑分布于上坡小路的两侧。绝大 多数农田、林地、保留用地、建筑用地等位于 台地缓坡,另有三、四个废弃碉堡等散布于开 挖地。由填海造地而来新生地基本上为空地, 只有一、二座尚未被完全埋没的建筑露出地面。 具体的土地使用现况如下图所示。
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明 (6)湿度 显。年平均风速3.4m/s,各月平均风速为2.9-4.2m/s。每年5-10月都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 20.4毫巴;最大绝对湿度39.6毫巴;最小绝对湿度2.7 受台风影响,多集中在7-9月份,风力达12级以上,瞬时最大风速60m/s。 毫巴;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相对湿度14%。 从厦门地区历年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来看,东北季风出现的频率和风速 数据清晰的显示出,厦门干湿分明,空气温润,空气质量一年四季良好, 都是很高的,需要做好防风设计。 是一个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3)地震 厦门市位于东南沿海强度最大、频率最高的泉汕地震带中部,70年代 (7)潮汐 以来,尽管福建省地震活动处于相对平静期,但厦门市150km范围ML> 1.5-3.0级地震活动频繁,平均每年达100多次。从构造 看,新华厦系 北北东—北东向长乐—沼安构造带的中段通过厦门地区,并与东西向 南靖—厦门构造带复合,形成这一地区主要的控震构造。员筜港—钟 宅地堑型段陷带在第四纪特别是中晚期以来,地堑已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近三十万年以来,未见差异活动。不存在活动性断裂。根据国家 地震局批准的“厦门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报告”确定厦门市为地震基 本烈度为七度,是全国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 根据国家地震局批准的“厦门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报告”确定厦门市 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是全国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 (4)降雨 厦门基本无冰雪现象,冰雹也少见,年平均雨量1183.4mm,年降雨日 数为120天。3~4月为春雨季节,占全年18.6%,5~6月为梅雨季节,占 五缘湾外海潮汐统计数据如下: 最高高潮位4.25m,最低低潮位-3.21m,平均高潮位2.49m,平均低潮位1.58m,100年一遇高潮位4.43m,50年一遇高潮位4.32m。厦门岛潮汐为规 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这是在临近内湾的地区亲水活动和水岸设计需要 考虑的因素之一。 厦门岛潮汐为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这是在临近内湾的地区亲水活动 和水岸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环境现况分析 07
二、规划条件认知
8、水文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08
基地干沟水流地表泾流方向如下图所示。台地 缓坡的泾流由高到低(自东向西)的流入基地 中西部的低洼地边缘的两条干沟。由于基地内 其他地区基本为平地,故这是基地内最大的汇 水坡面。未来大面积开发须设滞洪池,是可与 开发地块主要开放空间系统相结合。
二、规划条件认知
12、自然条件分析
(1)气温 年平均气温20.9 ℃,绝对最高气温38.0℃,6、7月间平均气温28.4 -28.0℃,绝对最低气温2.0℃。一、二月平均气温12.6℃ 多年 平均最高气温24.8℃,多年平均最低气19.2℃。 从气温数据可以看出,厦门本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适中,四季 宜人。 (2)风速与风向
二、规划条件认知
9、植被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09
厦门地处闽南博平岭东南湿热,亚热带雨林小 区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雨林。 基地内树木分布如图所示,以各种树种组成的 混合林为主。位于陡峭的台地边缘,夹杂于混 合林中的相思林也是基地内的一大特色。树形 姿态优美,和台地边缘的混合林共同形成了良 好的景观,值得保留。未来开发在台地边缘须 加强护坡绿化处理。
厦门五缘湾北岸片区城市设计
目录
一、前言 二、现状条件认知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四、替选方案发展
五、设计理念与构想 六、设计系统说明 七、城市设计导则
一、前言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区位 (三)规划范围一、前规划背景 Nhomakorabea言
规划背景 01
五缘湾片区开发是厦门海湾型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规划设计团队受厦门路桥公司委托,在厦门市五 缘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根据厦门市规划局 关于五缘湾北岸片区城市设计要求,对北岸片区中首 期开发的墩上地块(130公顷)与北环湾地块(100公 顷)提出城市设计初期、中期方案。 根据厦门市规划局关于《厦门市五缘湾墩上地块城市 设计》中期讨论会纪要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新调整的 五缘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阿特金斯公司提出的 五缘湾片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团队对中期城市 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促进五缘湾片区开发的顺 利进行,推动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步伐。
二、规划条件认知
5、地质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05
厦门本岛属基层岛,地质结构是火成岩, 岛上有变质岩与花岗岩两类岩石。高崎 一带为花岗岩组成。一般侵入花岗岩整 体强度高,抗压强度在 150~280mPa之 间;而一般残积土、冲洪积土、风积砂, 承载力约在130~300kPa左右,而海积 软土(淤泥)则容许承载力较小,只有 40kPa。 基地内需要考虑的自然地质区有:台地 边缘海岸侵蚀严重,促使土岸节节后退, 严重影响台地建设,需加以防护;填海 造地而来的海埔新生地地质承载力较小, 需考虑建筑基础处理方式。
(一)规划依据与资料
02
4、五缘湾片区总体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总体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图
二、规划条件认知
1、区域交通路网
未来五缘湾地区将有东通道连接翔安,并与仙岳路衔 接,构成厦门本岛东西向之交通主动脉。配合环岛路, 与厦门空、海港相连接,形成本片区优越的交通条件。
(二)环境现况分析 03
(二)环境现况分析 12
全年34.5%,5~9月是厦门雨季,占全年63.8%,10~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占 全年1.74%。历史最高降雨量是1772MM,最低的年降雨量为839.6MM。 厦门地区具有充沛的降雨量,但由于地形河川短的关系,无法有效的储存 雨水.但未来大面积开发须设滞洪池,以避免暴雨灾害。 (5)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2010.0MM;最大年蒸发量 2406.5MM;最大月蒸发量282.5 MM。 从厦门地区的蒸发量是比降雨量相对大,此地若要设大面积造景水池须补 充水源或利用中水系统,同时加强绿化降低其蒸发量。
墩上地块
北环湾地块
基地区位图
规划范围图
二、规划条件认知
(一)规划依据与资料
(二)环境现况分析
二、规划条件认知
1、概念性总体规划 2、五缘湾生态环境整治及环湾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五缘湾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配合五缘湾片区建设,对概念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于2004年8月天津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开始进行五 缘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仍然遵 循概念规划确定的定位。整体布局采取组团与湾区廊带 相结合“ 一轴、两带、六区”功能结构体系。道路网以自 由曲线为基本型,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景观游 览车道四个层次的道路交通网络结构。
二、规划条件认知
11、建筑物质量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11
基地内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类:保留建筑、工业 厂房、聚落,它们绝大多数分布台地缓坡的小 路两侧。其中军事建筑多数为一层的石头屋子, 状况良好。另外还有零散的军事碉堡布于基地 各处,状况较差,有的已经倾倒。工业厂房多 为1-2层的砖、混建筑,建筑现况质量一般。 一组小聚落位于工厂附近,多为1-2层临时搭 建的建筑,质量较差,主要是服务于工厂。具 体的建筑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功能定位 (二)设计目标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1、功能定位
a.高新精英海景绿园社区 b.国际交流双语教育学村 c.临海风情旅游酒店外滩 d 浪漫活力购物餐饮街坊 e.青春热力娱乐休闲里弄 f.科技物流商务配套专区
二、规划条件认知
(3)基地分区利用条件综合评估
(二)环境现况分析
15
填海新生区: 片区大部分是由填海造地而来的新生地,占了基地面积 很大的部分。由于是填海新生地,故地基条件不是很好; 但其地势平坦,只要处理好建筑的基础部分,并充分考 量开发形态及基础工程成本控制,可以进行大面积开发。 填海取土区: 现有开挖取土填海地块是以前低矮的丘陵。地质现况条 件良好,经过平整应该是一块良好即可开发用地。 低洼区: 基地内现有低洼地是原有地区自然排洪水路,通向大海, 建议应维持水路畅通,并保留作为景观滞洪地区使用。 台地缓坡区: 地块内现有台地其东北侧为断崖,但西南侧则为缓坡, 台地缓坡区坡度大部分都小于15%,适合中密度开发,而 且可以借坡塑造良好的建筑空间与景观,但区内有拆迁 问题,无法立即开发。 海蚀崖景观区: 此区坡度在70%以上,属于潜在塌方区,不适宜作建筑开 发;其上生长良好的相思树、柠檬桉树等混合林应予以 保留,形成区内景观绿带。须加强注意护崖处理。 保留用地区: 基地内的保留用地内有五、六座低层建筑,状况良好, 其周围柠檬桉、相思树等均为良好的景观。
(二)环境现况分析 13
14、机场净空限高规定
基地地块位于高崎国际机场净空高度控 制区域内水平面内,机场净空限高55.5 米水平面控制范围。因此对未来墩上地 块开发构成相当大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