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法规与案例分析
(一)公司机关会议决议的效力
1、明确扩大了决议无效之诉的原告范围。
原告范围
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 董事会决议内容 有利害关系的
股东
董事
监事
公司职员
(一)公司机关会议决议的效力
2、对决议无效、可撤销、未形成有效决议、决议不存在的情形予以具体化 (一)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二)公司未召集会议或者召集了会议但未进行表决或者表 决人数未达到法定多数即形成了决议文件
为什么一开始不颁布民法典? “任何编纂法典的举措,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有利的 时机、有才华的法学家、有政治意愿。” 1986 年《民法通则》 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出生
、终于 死亡 。
1.出生时间:出生证明—户籍证明—其他有关证明
★ 被撤销的监护资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恢复? 悔改表现 正式申请 法院批准 非故意犯罪
(四)法人的分类
《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 特别法人
捐助法人 宗教场所法人
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 活动的组织。 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区别:法人是在投入资金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非法人组织承担的 是无限责任。
1 2 不动产物权的争议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在行政诉讼中可以一并审理民事争议
3
规定了推翻不动产登记簿权利推定效力的条件: 1.不动产登记簿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 2.必须要真正的权利人提出异议; 3.必须要有证据证明。
【法条指引】 第一条 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 押等产生争议,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依法受理。当事人已经在行政诉讼中申 请一并解决上述民事争议,且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的除外。 第二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 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第三条 异议登记因物权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事由失效后,当事人提起民事 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归属的,应当依法受理。异议登记失效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 实体审理。
2. 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自受害人年满 18周岁之日起计算。
二、物权法司法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994年
历时13年 七次审议
2017年3月
2015年
2007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首例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
(七)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
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 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八)诉讼时效
1.《民法总则》将现行2年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3年 (2017.10.1)
具体 情形
(三)公司虽然召集了会议,但会议决议与会议记录不符, 且公司不能证明会议记录内容存在错误 (四)会议决议的股东或者董事签名系伪造或者其他伪造会 议或会议决议的情形
(二)关于股东知情权纠纷 明确了知情权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第一,股东可查阅资料范围予以具体化、明确化。明确规定股东有权查阅 会计账簿的原始凭证,避免因账簿作假而造成的举证困难。
(六)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善意”: 不知情
时点
受让人对“不知情”没有重大过失
含义
交付或登记时
交易的对象、场所、时机等不符合交易习惯 “恶意”的情形:
1
登记簿上存在有效的异议登记。
2 预告登记有效期内,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3 4 5
登记簿上已经记载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 其他形式限制不动产权利的有关事项。
新法规解读
案例分析
民法总则
物权法
公司法
第一部分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
二 三
新法规解读
一
四
民法总则新规定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
保全与执行新法规
一、民法总则新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总则的地位: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 法典时代”。 民法的作用: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 每个企业的设立终止、生产经营 为什么要编撰民法典? “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 例如:张三网购一台热水器,因漏电使其遭受伤害。
(二)关于预告登记的效力
1.对不发生物权效力的“处分行为”进行了限缩性解释:
限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而转移不动产所有权,或者设定建设用地
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其他物权的行为。
【法条指引】第四条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转移不动产所有权,或者设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其他物权的,应当依照物权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 规定,认定其不发生物权效力。 【关联法条】 《物权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 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不足:存在模糊认识,不当扩大预告登记效力
《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 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 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监护制度
(1)明确了政府的作用 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2)增加了遗嘱监护、协议监护、意定监护等监护方式。 遗嘱监护 协议监护 意定监护 (3)规范了撤销监护制度 第36条 撤销的情形 个人和组织的申请
(五)关于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司法保护
4
优先购买权的不当行使:
第一,未在约定或法定的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第二,主张优先购买权的共有人单方面降低了转让人确立的同等条件 第三,以其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为由,仅请求撤销转让合同或认定合同无效
5
共有人之间不能主张优先购买权
6
优先购买权的竞存
按照转让时各自份额比例行使
例如:马某的孩子出生于7月15日,但医院的接生证明上记载的是7月16日,而出生证 明上记载的是7月17日,孩子的户口本上登记的是7月21日。那么马某孩子的法定出 生日期到底应该是哪一天?
为什么计较出生时间?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 险物质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受让人知道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主体错误。 受让人知道他人已经依法享有不动产物权。
(六)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举证责任 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善意取得的排除 (一)转让合同因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认定无效; (二)转让合同因受让人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销。
赠与合同的撤销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18周岁以上的人 b.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几岁? a.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前规定的是10周岁)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未成年人
(四)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法律文书: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拍卖成交裁
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
限 定 条 件
1 3
针对物权变动作出的判决和裁定 针对特定的动产和不动产的归属而作出
4
法律文书必须依法生效
【法条指引】 第七条 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 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 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 定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人民法院、 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
14
16
18
2.胎儿利益是否需要保护、怎么保护?
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予等胎儿利益保护 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 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遗产继承、接受赠与” “等” 案例:马某在怀孕期间到医院打针,医院违反医药产品消毒规范,导致马 某感染病毒,胎儿出生后也感染该病毒,此时,出生的婴儿对医院是否享 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五)关于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司法保护 法条指引: 第九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继权的适用范围:有偿转让
在同等条件下行使:共有份额的转让价格、价款履行方式、期限等
必须在特定的期限内行使:
1.转让人向其他共有人发出包含同等条件内容的通知中载明了 行使期限的,以这个期限为准 2.通知中未载明行使期间,或者载明的期间短于通知送达之日起15日 的,为15日。 3.转让人未通知的,为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最终确定 的同等条件之日起15日。 4.转让人没有通知,而且无法确定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最终 的同等条件的,从共有份额权属移转之日起6个月
(五)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
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 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 人信息。” 2016年8月,徐玉玉案 (六)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第127条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