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
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
数十年后,钱
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梁启超、钱穆将
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构,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他的动物则不能。
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
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
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
高一个层次的区别。
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
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与“非礼”的斗争。
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
修。
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
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
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
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
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
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
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异,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
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
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的,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
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
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
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
管好。
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唯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
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
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
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
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
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
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
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
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
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
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
社会在飞速发展,中
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第5版,有删改)
1. 下列对“中华之‘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
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与其他动物
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B.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
人们努力修为成为君子,甚至成贤成圣,其间的取径则是
礼乐人生、内外双修。
C. 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生礼仪,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D. 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
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是: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
有礼才能拯救人的灵魂。
2. 下列不属于
...“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的一项是
A. 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
B. 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
范”。
所在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
C.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
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
D.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
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梁启超认为东西文化的关键区别是“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
钱穆赞同梁启超的观点,认为礼治是
东西文化的核心。
B. 礼可以区别文明与野蛮。
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
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与“非礼”的斗争。
C. 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异,但在礼的
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
D. 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文化,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天意即民意,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
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
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
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
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
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
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劳:功劳
B.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劣,无能
C. 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D. 且相如素
.贱人素:朴素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A. 我见相如,必辱之.
B. 吾羞,不忍为之.下
C. 徒慕君之
.高义也 D. 蔺相如固止之.
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攻城野战
..之大功
B. 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D. 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7.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廉颇炫耀自己的地位、战功,羞辱蔺相如,表现出他的居功自傲和等级观念。
B. 蔺相如“称病”“避匿”,表现出他因曾是舍人而自卑,不敢面对廉颇的挑衅。
C. 蔺相如对门客说的一番话表现出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
D. 廉颇“肉袒负荆”,登门谢罪,体现了他知错能改,以国事为重的可贵品质。
8.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欲与廉颇争列。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三.名篇名句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
9. 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
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4)倚南窗以寄傲,____。
____,门虽设而常关。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0. 诗歌第一句点出天平山是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第二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云水的①的特点,整首诗刻画出了一个②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