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与技巧
6、休整队形
休整队形是在现场暂时驱散或平息闹事 人群的情况下,对有可能再次发生闹事人群 对抗行动时而采取的一种休整待勤队形。
七、现场处置的简易技巧
(一)布警技巧
1、面上警力多少的投入。慎用警力,以先期
能维护、控制为原则,派少量警力到场,其余力量
附近待命,避免矛头引向公安机关。
2、根据现场设施、设置,加强重点要害部门
强大威力,以迫使其终止违法犯罪活动的一 种有效处置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快速集结,示形造势 (2)整体配置,强警扼守 (3)武装巡逻,严密监控
3、警戒封控法 警戒封控法,是实施封锁控制行动的处
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制现场,扼制事态 (2)卡口制路,全方位封控 (3)多路穿插,纵深隔离
4、强行驱散法
强行驱散,是在政治攻势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是为尽快平息事态,将闹
事人群驱散出所在区域,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一
种处置方法。采用此方法必须准备充分,审时度
势,坚决果断,一举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围三缺一,一线平推
(2)中间突破,两翼卷击
(3)穿插锲入,首取要害
四、现场处置的基本流程及程序
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大体由以下 10个方面要素构成:
1、警力到位;
2、设置警戒区域;
3、秩序维护;
4、现场法制宣传;
5、党政干部解答、劝导;6、现场管制;
7、劝离人群;
8、强制驱散和强制带离。
9、巩固现场秩序; 10、善后处置和人员接返。
五、现场处置各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
策和法律武器,争取大多数群众,孤立少数 闹事骨干分子,瓦解其意志,从心理上展开 攻势,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之目的的方 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动疏导,稳定情绪 (2)宣传法律,动摇瓦解(利用喇叭或宣传
车)
(3)深入群众,以情感化
2、重兵威慑法 武装威慑,是在闹事人群面前展示警方
5、对需要集体带离接返的群体:一要准 备充分,接返车辆、接返人员先期准备就绪; 二要现场民警实施对特定群体的包围控制; 三要组织好带人力量,四要有负责任人宣布 带离报告;五要落实带离目的地和接待工作 人员;六要安排力量护送、保护驾驶员、工 作人员的安全和行进途中秩序维护。
6、在带离过程中,如对方能配合,应让 其自动离开(特定人员例外)。
1、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 处置的原则;
2、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 3、“三个慎用”的原则; 4、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5、快速周密的善后处置原则。
三、指挥部的建立及战斗小组划分
群体性事件,特别是较大规模的群体性 事件,一般都应设现场指挥部。并对各参勤 警种进行职能任务分工,从全局层面划分, 通常至少设置“一部八组”即:1、指挥部, 2综合协调组,3、情报信息组,4、重点人头 稳控组,5、现场处置组,6、政策接待组,7、 群众工作组,8、社会面防控组,9、后勤保 障组。
2、对为首、违法人员进行打击处理;
3、保持事发现场有足够警力值守,一般情况下, 不宜立即将警力全部撤出,应根据现场情况逐步减 少警力;
4、及时进行总结,查找问题、加强改进,为今后 处置工作积累经验;
六、现场处置的基本方法及队形
(一)基本方法 1、政策攻心法 政策攻心法,是以警力为后盾,运用政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公安从历次担负处突任务经验总结,战 斗小组的划分。实质是让每个指挥员和参战 民警更加明确工作任务所包容的各个方面, 原则上分为“一部十一组” 。即:
1、现场指挥部 2、前导组 3、协调联络组 4、情报信息收集、汇总、研判组 5、重点部位、制高点控制组 6、现场秩序维护及周边巡逻组 7、攻坚突击暨人员带离组 8、机动策应组 9、通讯保障组 10、资料收集、材料综合组 11、后勤保障组(含医疗救护)
散。 5、劝离疏散采取就近原则,去向应相应向相
对偏僻、其人员稀少,远离主干线和首脑机关,重 要目标方向疏散,避免形成第二现场。
(四)带离人员技巧 1、带离对象主要是为首、挑头、起组织作用
的骨干成员和现场激进不法人员。 2、坚持一般情况下宜现场带人的原则,对现
场实施打、砸、抢、烧等严重违法人员必须果断控 制并强制带离。 3、带离人员时,一般应采取“二扶一”或 “三扶一”劝解簇拥的方式,但肢体动作表面上不 宜过大,行动要迅捷。 4、采取强制措施时,充分发挥队伍整体排阻 的合力,同时安排机动警力对少部分人员强制带离。
1、采取口头或亮牌告知的方式,责令限时离场, 力争和平处置;
2、合理分工,准备充分,采取相应队形进行劝离、 疏散、带离清场(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非杀伤性 武器或警械)。
3、加强证据固定,为后续处理提供支持。(主要 对违法人员)
(三)第三阶段:后期巩固善后阶段
1、督促相关部门对承诺的事项进行落实解决,防 止因久拖不决出现反复;
人群扩大事态或开始行动时而采取的一种队 形。阻截队形通常成横队展开,展开的横向 距离以能覆盖闹事人群正面距离为宜,展开 情况可根据规模而定,可成一列、二列或多 列横队。
2、驱散队形
驱散队形是为达到驱散人群而采取的一 种队形。驱散队形可分为横队队形、凹对队 形和梯形队形。
3、护卫队形
护卫队形是保护重要人物或对象离开或 进场,保证其人身安全时采取的一种队形。 护卫队形通常可分为菱形护卫队形和环形护 卫队形两种。
别是涉及政策方面的问题。 3、以预防为主,避免因言语、行为和处置方
法欠妥激化矛盾。 4、因势利导,特别是现场群众因身体方面原
因,出现不适应生病等,主动关心,借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 5、加强现场摄像,突出威慑效果。
(三)劝离疏散技巧 1、把握时机、及时疏散劝离,并逐步巩固处
置成果。 2、语言到位,以情感人。 3、采取相应队形,逐步挤压,扩大战果。 4、较大规模的处置,应采用分割队形逐块疏
4、穿插队形
穿插队形是在闹事人群中打开通道,实 施分割或抓捕首要分子时采用的一种队形。 穿插队形通常可分为锲形和纵队队形。
5、有车辆伴随的队形
有车辆伴随的队形是在驱赶或阻截行动 中,为对付规模较大,使用暴力手段对抗我 行动的闹事人群而采取的一种队形。它是配 置警车伴随徒步警力参与行动。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及技巧
南岸分局治安支队 刘铁山
一、群体性事件概念
二、工作目标及把握的原则
探
三、指挥部的建立及战斗小组划分
讨
四、现场处置的基本流程及程序
的 五、现场处置各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
内
容
六、现场处置的基本方法及队形
七、现场处置的简易技巧
八、注意事项
一、群体性事件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指10人以上(含10人)聚 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 乱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安全,侵犯公民人身 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八、注意事项
1、统一指挥,令出一处,忌多头下达; 2、保障通讯顺畅,确保指令的及时下达; 3、装备要随警到场,以应不时之需; 4、适时采取回避措施(个别人员),避免引
发新的矛盾; 5、加强自身保护,忌单独脱离队伍; 6、加强请示报告,除特别紧急情况边处置边
报告外,忌擅自处置。
3、加强面上局势控制,掌握控制权、主动权;
4、加强重点人头的摸排和采取人盯人工作的方法, 使其不参与、不到场、甚至为我所用;
5、加强现场宣传,澄清真相,宣传法律、法规,告 诫不法人员。以达到劝离大多数,孤立极少数;
6、加强现场取证,掌握情况,震慑不法人员。
(二)第二阶段:中期劝离或强制驱散带离阶段
的控制,防止遭冲击破坏。
3、根据现场地物地貌,民警占据有利地形,
加强重点的人员疏散和控制,避免民警遭受攻击。
4、适当安排警力穿插到人群之中展开巡逻,
震慑少数不法人员伺机策划、煽动或偷袭。
(二)维护秩序技巧 1、以党政出面解答、接待为主,民警配合,
借助宣传、适时劝离。 2、以耐心倾听为主,尽量不做过多解释,特
以上划分,仅形成初步轮廓,现实执勤 中,应着重强调领导干部“五知五能” ,民 警“五知五会”。即:
领导干部:知方案能组织指挥,知政策能贯 彻执行,知标准能督促检查,知责任能狠抓 落实,知协调能细致研究。
民警:知自己任务会开展工作,知自己 岗位会现场执勤,知执勤方式会现场技巧, 知请示报告会请示难题,知文明礼仪会展示 警察风貌。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从宏观上分为三个 阶段。即:前期秩序维护,稳控阶段;中期 处置劝离或强制驱散带(隔)离阶段;后期 巩固善后阶段。
(一)第一阶段:现场秩序维护、稳控
1、请党政领导和涉及部门负责人到场成立联合指挥 部,明确现场指挥,利于整个处置工作的开展;
2、汇总各类情报信息,搞清事件深层次原因及发展 趋势,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
(4)短促冲击,强力驱散
5、遏止“反弹”法 遏止“反弹”,是在平息事态后,为保
持稳定局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而采取的 行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警驻守,保持威慑 (2)加强警戒,控制要点 (3)武装巡逻,维护秩序 (4)伺机抓捕,斩断乱源
(二)基本队形
1、阻截队形 阻截队形是公安机关为了拦阻堵截闹事
二、工作目标及把握的原则
(一)工作目标
可概括为:“三个避免一个严防和一个 始终”。即:避免现场失控无序和发生连锁 反应;避免矛盾升级和事态扩大;避免警民 冲突和出现人员伤亡。严防敌对势力和别有 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使事件更加复杂化。以 始终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的主动权,控制权为 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