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

事故定义、基本特性l事故: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简单来说即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l事故特性:l因果性l偶然性与必然性l潜伏性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l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领域中危害因素类别和辨识方法的掌握程度;l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预案的制定、预案的演练以及国家和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掌握程度;l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危险、危害、事故隐患l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l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l危险、危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l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l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l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l能量、为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是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也是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为害物质)。

l失控(故障——生产、控制、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等;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客观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l《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l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6类,(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包括挤、压、撞、倾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绞、辗、碰、割、戳等)等:(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有缺陷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电击);(6)淹溺;(7)灼烫(包括化学灼伤);(8)火灾;(9)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以及平地坠入坑内等);(10)坍塌(包括建筑物倒塌、土石、堆置物倒塌); (11)放炮;(12)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 (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冒顶片帮、透水、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l厂址l厂区平面布局(总图、运输线路及码头)l建(构)筑物l生产工艺过程l生产设备、装置l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l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l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l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l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l规范反馈法-法律、法规、标准对照分析l案例分析法-根据发生事故案例l系统分类法-按物理、化学特性;危害程序、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危险因素辨识主要资料l化学物质资料-MSDS、毒性资料、允许暴露浓度、物化性质l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化学反应、最大储存量、参数安全操作规程l机械设备资料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l基本要求(预防——包括生产过程中及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排除、处理和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人员自救条件)l 预防对策原则(1 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矛盾,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2 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l 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l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l设置安全装置l机械强度试验l电气安全对策l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l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l个人防护用品应急预案的级别lⅠ(企业)lⅡ(县、市/社区级)lⅢ(地区/市级)lⅣ(省级)lⅤ(区域级)lⅥ(国家级)应急预案的类型(1)l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l应急响应预案l互助应急预案l应急管理预案(4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应急预案的类型(2)l特定应急预案l行动应急预案l综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l组织机构及其职责l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l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l应急设备与设施l能力与资源l保护措施程序l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l事故后的恢复程序l培训与演练l应急预案的维护应急预案运作5中心l指挥协调中心l现场处理中心(事故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现场探察、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实施应急行动、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l支持保障中心l媒体中心l信息管理中心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l一级文件——总预案l二级文件——程序5W1Hl三级文件——说明书l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应急培训与演习l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加强重点、突出重点、逐步提高l应急培训与演习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l应急预案培训的范围: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培训;企业全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l营救培训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初级意识水平、初级操作水平、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危险物质专家水平、事故指挥者水平)l训练和演习类型: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课目训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名词解释(1)l危险化学品:1、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装机、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2、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的化学品。

l危险化学品事故:有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或其能量以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l应急救援: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l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l危险目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l预案: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l分类:只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l分级: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应急救援编制内容l基本情况l危险目标极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l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l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l报警、通讯联络方式l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l人员紧急疏散、撤离l危险区的隔离l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l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l现场保护与现场清洗消毒l应急救援保障l预案分级响应条件l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l应急培训计划l演练计划l附件应急预案编制步骤l编制准备(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初始评估、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与资源评估)l编写预案l审定、实施l适时修订预案编写格式l封面(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l目录l引言、概况l术语、符号和代号l预案内容l附录l附加说明应急预案编写基本要求l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l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l打印文本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程序l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事故报告等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

l第一节事故统计与分类的基本知识l一、了解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等有关规定;l二、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

l第二节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l一、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l二、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利。

l第三节事故调查的组织l一、熟悉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的有关规定;二、掌握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方法。

伤亡事故统计l《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2003]l伤亡事故统计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邻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l统计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各类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

报表种类、填报单位l基层表A1《伤亡事故报表》、A2《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A3《从业人员、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A4《煤矿从业人员、产量及国内生产总值》——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lB1-B6《伤亡事故情况》——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lC1-C3《煤矿伤亡事故情况》——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lD1《消防火灾事故》——公安部消防局lD2《道路交通事故》——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lD3《水上交通事故》——交通部海事局lD4《铁路运输事故》——铁道部安监司lD5《民航飞行事故》——民航总局安全办公室lD6《农业机械事故》——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lD7《渔业事故》——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l地区E1《综合报表》、行业E2《综合报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表的报送程序及时间l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l遵守《统计法》l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B1-B6表)l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未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l相关行业伤亡事故统计部门每月15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D1-D7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7)经济损失5个方面:用于伤亡者的费用;物资损失;生产成果的减少;因劳动时间的丧失而引起劳动价值的损失;因事故引起的其他损失。

l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l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经济损失统计范围l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l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停产、减少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l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E=Ed+Eil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Vw=DLM/(SD)l3固定资产损失:1损失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残值;2 损坏的固定资产=修复费用l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帐面值-残值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实际成本-残值l5千人经济损失率RS(‰)=E/S×1000l6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V(%)=E/V×100l7经济损失程度分级:一般损失事故<1万元;1万元≤较大损失事故<10万元;10≤重大损失事故<100万元;特大损失事故>100万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l8千人死亡率l9千人重伤率l10伤害频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百万工时)l11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百万工时)l12伤害平均严重率=伤害严重率/百万工时伤害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l产量死亡率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95.10.1表2骨折损失工作换算表计算损失工作日考虑方面l1肢体损伤l2眼部损伤l3鼻部损伤l4耳部损伤l5口腔颌面部损伤l6头皮、颅脑损伤l7颈部损伤l8胸部损伤l9腹部损伤l10骨盆部损伤l11脊柱损伤l12其他损伤伤亡事故分类p37-41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l《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P37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事故l火灾事故(严重程度):一般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大火灾事故《火灾统计管理规定》89、97l航空飞行事故分类:特别重大飞行事故;重大飞行事故;一般飞行事故l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l道路交通事故:轻微、一般、重大、特大、特别重大l水上交通事故:重大、大、一般、小事故l铁路交通事故:一般、险性、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调查程序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l事故的现场处理l物证搜集l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l证人材料搜集l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l现场摄影l事故图绘制事故调查应遵循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