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有感:以史为镜_读后感_模板以史为镜——读《全球通史》有感中茶云南杨寿双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读历史,感觉可以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与那些历史中有趣的人们进行交流。
陆续的看了很多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但都是片段式的,就连初中、高中上历史课所学到的历史,也是明确的划分出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这次阅读《全球通史》这本书算是连贯性的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做一次梳理,把以前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看得更加通透。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史前史到21世纪,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已于2004年去世,这本书是其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这本书有意识的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内容,而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重点,尽量以更加客观的角度来描写历史,让读者真正进入到”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不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对现实世界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便于读者理解”民族国家”形式遮盖下的真实世界。
这本书从人类还是食物的采集者讲起,到人类进化为食物的生产者,进而人类发展出古典文明,欧亚大陆上的中世纪文明,也没有忘记非洲大陆上的人类文明演进,以及一些在灿烂文化边缘的被孤立的文明,最终讲到新兴西方世界的兴起与衰落,宏观上十分的全面。
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的最后一节内容都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这些启示带给我们的思考都非常的有意思,和我们上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历史意义很不一样,这些启示与思考并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结论,它涉及方方面面,却带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
比如第一篇讲述了人类作为食物的采集者,可以采集到的食物种类很繁多,那时的人类死亡多是因为意外和医疗条件的落后,如果一个人顺利的活着,寿命并不比现在人类寿命短,这与他们丰富而又健康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相关的,现在的营养学家推荐给人们的健康饮食与当时以采集为生的人们所获得的食物结构是十分相似的,那个时候人们也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主,肉食的摄入量十分有限,而且那时人类的食物种类远比现在丰富,结构也更加合理,书中引导读者以此来反思现在生活中人类的饮食结构。
诸如此类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还有很多,这也正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和意义所在。
讲到有关非洲大陆的章节,也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引导人们思索曾经有着灿烂文明的非洲,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书中提供了史实和其关联性,但把思索的部分留给了读者。
所以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去读,慢慢去想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收获,因为今天的我们也在进步,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也会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他们能够从中窥见自身无尽的变化。
(克莱德·克拉克洪)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欧阳雪村上春树曾说,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
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伪劣品。
体能,希望,美梦和理想,信念和意义,或你所爱的人,一样接着一样,一人接着一人,从你身旁悄然消逝。
生命,总是带给人以欣喜,面对死亡,我们总是带着一丝敬畏与恐惧。
我们害怕生命中的猝不及防,害怕突然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我们不忍就此消逝不留一丝痕迹。
或许,这世间有太多值得留恋的,每个人都有太多放不下的,面对死亡,我们总是不能坦然,毕竟意味着生命的不复存在。
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里写道: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
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真理的一部分。
直子的死告诉我这件事。
不管拥有怎样的真理,失去所爱的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
无论什么真理、诚实、坚强、温柔都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
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
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响,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同样在莫里老人眼中,死亡并不可怕,他更将此活成了一种艺术。
面对疾病,他没有畏惧,面对死亡,同样是如此坦然。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每个星期二于自己的学生米奇相约。
一个老人,慈祥的面容,风趣的语句,依旧和学生谈笑风生,让人完全忘记他即将与这个世界告别。
或者又像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里老人的话更显平缓却富有哲理。
面对死亡的从容,一生的起伏波荡也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波澜不惊。
金钱名誉地位,爱恨追求友谊,莫里老人似乎在死亡面前又将之阐释了另一境界。
我曾经这样写道,你知道吗,我最不忍学会的就是告别,我用脚步丈量着走的每一步路只为快点回到你身边,我抬头望天上的星星因为我知道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我想着你你也念着我,我怕有一天的猝不及防,就这样,来不及看你一眼。
我知道你不忍我心碎,可也教着我如何告别。
我会思念着你就像你牵挂着我一样,我希望时间能够流转,那样就能不用分离。
我知道面对生死离别我是无法淡然处之,所以既然这样,就去过好每一天,不用再言离别时而有所悔恨,不用恨自己的碌碌无为,不用怨生命无常。
我是人民教师读后感(一)本学期根据科研处的安排,认真学习了《我是人民教师》这本书,书中宋犀堃老师分章别类详尽地描述了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有思想的、有激情的、有道德的、高情商、有实力、会沟通、有进取心的教师。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一则实例《难忘的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故事讲了一个天生兔唇的小女孩,她怪异的模样很受人厌恶。
二年级时,她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
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很可爱,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作者更爱这位老师,因为事情是这样的:在作者生活的国度,小学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
测验时,每个同学都要用右手捂住右边的耳朵,这时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出一句话,那个测试的孩子则要把这句话复述出来。
作者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
作者只好用右手紧紧捂住右耳的同时,悄悄把右手稍稍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令她绝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很胖、很美、很可爱的老师轻轻说出的,竟是一句让她铭记一生,或者说影响了她一生的话:“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的这位小女孩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承受着的沉重的自卑的话,我们就一定能体会到故事最后这位老师简短的一句话所具有的不平凡的力量。
一句话能真切的温暖一个人的内心,也能深深的触动每个人的心灵。
这个温暖的故事,让我真切地理解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分量。
爱心第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集中的体现,教师要象对待自已的子女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学生。
宽容是信任是鼓励,它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田;它是一粒爱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面对我校学生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爱心一、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要宽容。
学生常见的错误从思想认识上分析,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认识偏颇”,例如纪律上总是不能严格遵守,迟到早退,打架闹事等等,他们不能认识纪律与自身成长的关系,轻看了纪律的作用,认为可有可无。
甚至认为纪律是束缚学生的绳索,以藐视或违反纪律为自豪。
教师对此首先要能认识行为背后的思想病源,这样才能心平气和采取宽容态度;对于急躁和严厉,就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把事情弄僵弄复杂。
一种是“认识缺陷”。
例如处理男女同学关系问题,不少中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人长大了,在此问题上认识却没有相应提高,出现空档。
因而把握不住分寸,引出一些矛盾,以致出现早恋。
再如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闹义气讲哥们,结帮斗狠,吸烟饮酒,讲吃讲穿。
而学校和家庭没有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造成认识空档。
对这些,教师首要的事是能够宽容,不能惊惊乍乍,见风是雨,上纲上线;而应重点进行认识缺陷的弥补,耐心提高其有关的认识,并允许有反复。
在这类事上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处理不慎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背上沉重包袱,工作处于被动。
二、对学生行为自控能力要宽容。
我校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有些道理不是不懂,而是管不住自己。
他们往往也恨自己,可是一遇具体事就旧病复发。
对此老师同样不能心急苛求,要从具体行为上进行耐心矫正;一般不同时提出几个要求,要抓住重点分期解决,必要时教师应进行具体的技巧性指导。
三、对学生自我矫正能力和知识水平要宽容。
由于上述自控能力方面的三个原因,学生自我矫正必然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教师要有思想准备,不要期望朝发夕至立竿见影。
反复是必然的,进度缓慢也是必然的,但进步是肯定的。
总之,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意味着毁掉一个学生。
我们教师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们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位孩子的困难并及时给与帮助,多为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力量。
我是人民教师读后感(二)今天二月二十九号,我花了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它是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展开的,讲述了一位青年教师是如何的坚守她的岗位和如何真诚的对待自己的学生的故事。
位红燕,她是一名乡下教师,她任教的地方所有的老师对待学生和学生的成绩都抱着游戏的态度,平时那些教师在课后就互相之间打牌,拉拉家常,更甚的是老师还喜欢在背后嚼人家的家事,一旦某某人之间有冲突了,他们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态,这一点让我觉得可耻,他们不配担任教师这神圣的职业。
而位红燕去以德报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待人,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是对待的孩子。
位红燕,她是初中五班的班主任,她的老公是一名军人,他们夫妻两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她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爱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
她不因为其他老师的松懈态度而对待自己的学生,她在自己的班级进行改革,她的课堂是随机应变的,善于利用周围的事物进行讲课,她的班级是全校最好的,学生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在班级进行爱心教育。
她怕雷,但是当她知道自己的学生准备跳江自杀时,她冒着雷电和大雨去救小孩。
后来班里多了一名问题学生,()这名学生意外怀孕了,这件事情被一名一直对她充满恨意和不满的老师知道了,那名老师在背后一直说某某老师班上一名学生怀孕了,就是跟某某老师学的,把位红燕老师说的很难听,但是位红燕想到的是这位学生的未来,后来由于某些事情,位红燕老师把所有跟她无关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帮助那名学生拜托了被毁的命运,也导致了那名老师对她的不满。
她是多么的无私啊和伟大啊。
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她当时怀着孕,她不顾危险义无反顾的帮助孩子逃生,甚至用自己的身体为学生抵挡落下来的石砖,自己的胳膊被砸伤了。
一位总是在学校找她碴的老师在逃生中被瓦片砸到了头和身体,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背起那名老师逃生,这是大爱,无私的爱,不管人家怎么对待自己,自己总是以德待人。
大地震使得她的丈夫在救援中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无论她背负着多大的伤痛,她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自己说,我放不下孩子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