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优秀课件
2017/12/14
一 读一读字音
鲜腴( yú )
黄焖(mèn )
zhái) 松毛择(
青头菌( jùn)
鸡草茎(jīng)
净炽( chì )红
桂花绿釉( yòu ) 花骨(gū )朵
2017/12/14
第一部分(①②):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 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 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 想念。
赏析: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爱,戴一顶小花 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 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他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 更加柔和了。 从“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叫卖声的角 度来写昆明的雨季特点。小女孩那娇娇的叫卖 声,混杂在昆明雨季的空气中,显得那么的柔 和,更彰显出雨的缠绵、丰满、使人动情的特 点。
2017/12/14
这幅画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画的?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这张图中画了些什么?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
朵金黄色的花。右下角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2017/12/14
1、画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与“昆明的雨”有 什么关系? ①所画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 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 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2017/12/14
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2017/12/14
(2) 作者在文末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 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
呢?
雨引起的乡愁,雨中令人陶醉的美景,幽 静、恬淡的氛围。
2017/12/14
10.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 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
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
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 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 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 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 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 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2017/12/14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
“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 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
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
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 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 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017/12/14
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 7.
的“爬”“遮”字的好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2017/12/14
9. 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中“沉沉”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
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
16
昆明的雨
散 文
2017/12/14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 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 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 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 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 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青头菌
2017/12/14
鸡枞
2017/12/14
干巴菌
2017/12/14
鸡油菌
2017/12/14
4.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
菌的诱人色泽。
2017/12/14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2017/12/14
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
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达 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2017/12/14
雨中的事物
2017/12/14
昆明菌子极多
2017/12/14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7/12/14
2. 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
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 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 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2017/12/14
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
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2017/12/14
6.
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 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 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 们的生活等,让昆明雨的特点更鲜明,使昆明的雨变得饶 有情味。
2017/12/14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2017/12/14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 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 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 是怀人,不是思乡。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
是昆明的人情之美,深深打动了作者。
2017/12/14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 点? 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
3. “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如 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 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
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
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2017/12/14
阅读方法解密
赏析句子三步法。 赏析句子是中考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通 常分三步:第一步,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 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
反复、抒情。 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
念之情;
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 完整。
2017/12/14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 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
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
恋。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