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水稻生产概况和特点(浙江农业厅件)

浙江省水稻生产概况和特点(浙江农业厅件)

供不应求,出现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子争相抢购的局面。

园粒形早籼谷价格持续坚挺,而长粒形的优质早籼谷价格相对较低,一般每50公斤市场收购价普遍比圆粒形的低3-5元,而且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一般不予收购。

由此,全省长粒形优质早籼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至2005年全省优质早籼面积仅为38万亩,仅占早稻播种面积的15%。

3、晚稻优质化事业方兴未艾。

由于气候等因素,浙江省的晚稻品质普遍优于早稻,所以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前,在晚稻上向来注重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晚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所忽视。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晚稻品质问题日益显现。

由于地产晚稻米外观不太好,腹白较多、透明度较低,卖相不好,而且口感偏硬,本地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收购,有的企业将本地收购的稻谷掺混到外地调入稻谷中进行加工。

种口粮田的农民也不愿种劣质品种。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逐步开始重视晚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晚稻米品质逐步得到改善。

常规晚粳稻在秀水27、秀水11、秀水63等原有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的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选育出秀水52、秀水50、秀水110、秀水0
4、秀水09、嘉花1号、嘉991、浙粳20等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

杂交籼稻先后从江苏省等地引进了两优培九、丰优香占和粤优938等优质高产新组合。

省内(含中国水稻研究所)也相继育成了协优9308、中浙优1号、甬优3号、甬优6号等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

近年来,全省优质晚稻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05年全省优质晚稻种植面积可达800多万亩以上,占晚稻总面积的60%以上。

浙江农业信息网//种植业信息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