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我坚信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从大处着眼,从国家长远发展出发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这个方向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在回顾这几个月来磕磕绊绊并非一帆风顺的课改之路,在品尝收获喜悦的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学校所招收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底子薄,见识少。
再加上目前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大量的作业要做,学生为完成任务,疲于应付,写错了,抄十遍,二十遍,相当一部分学生真正动脑思考的习惯没有形成,心里浮躁,解题思路混乱,说理不清,长期受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影响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因而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学习进度较慢。
所以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也只能是走过场,表面上课堂教学效果“活”了,而学生实际真正掌握的东西很少。
这样就会出现理念先进,而实施肤浅化、表面化,课改难以落到实处。
(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
)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小组合作,但是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
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扮演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观众或听众。
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
换句话说,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不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小组组成之后,要安排组员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学习。
在很多时候,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没听清要求,毫无目标的活动,有时直到老师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
而有的小组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千里而浑然不觉。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
改革是新生事物,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课堂教学改革中暂时存在着困难是正常的。
坚信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只要我们抱着满腔热情,积极投身课改,努力探索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走出迷茫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