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点:分析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愁”的内涵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导入由法国诗人克洛岱尔的翻译导入:《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三思(思夫思乡思国)词风——凄婉哀怨写作背景:夫死寡居,国破家亡,无依无靠,生活艰辛.内心孤苦二、初读全词,把握情感诵读感悟:学生齐读老师范读学生范读提示:请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 愁1、这首词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作者的愁思的?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借助意象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什么而寻?寻觅什么?寻觅的结果如何?能否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词人早起百无聊奈,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既指环境,也暗指她的心情: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异地,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赌,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的心中。

七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诉.。

3、叠词的妙处: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增强情感表现力, 回环往复,加强节奏感。

内容上: 刻画了一位面容憔悴,孤独寂寞的女子形象,奠定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三、再读全词,品味意镜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酒, 为何说是“淡酒”?酒是“愁”的象征,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过雁象征离愁,雁声凄惨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秋风也是悲愁的象征。

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意境:冷清凄婉悲凉之境情感:落寞哀怨愁苦之感小结 愁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眼)间接抒情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意境(意象)四、三读全词,体悟“愁”的内涵1、如何理解“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愁:亡国之恨 故国之思:思国颠沛之苦思乡孀居之悲 丧夫之痛:思夫3、比较阅读,用对联概括内容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五、拓展阅读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认为愁字也是这两首词的词眼,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同意.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愁绪。

《相见欢》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国破家亡,独在异国他乡,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所以说愁也是这两首词的词眼.六、模仿秀想一想最近让你伤心难过的事情,模仿《声声慢》写一首词(提示:考试失利,分别在即,游戏失败、友谊破裂,父母指责,老师批评等)任乐乐原稿:《声声慢》写写顿顿,慌慌张张,沉沉闷闷抑抑。

铃声突兀时刻,最难平静。

龙飞凤舞几笔,怎堪比沉思熟虑!交卷后,正伤心,却是无能为力。

满卷红迹泛滥,愈沉闷,可却能够补救?守着卷儿,怎将悲愤平复!渊源更是态度,到明日,细水长流。

这其中,怎一个恒字了得。

张帆修改《声声慢》:思思想想,写写停停,犹犹豫豫疑疑,难题未解时候,最难平息。

零星几笔答题,怎敌他扣分心急?题过也,真伤心,确是曾经相识。

滿卷文字如云,迷糊晕,如今有谁看懂?望着卷儿,独自怎解得出?物理更兼数学,到终场,题题迷离。

这分数,怎一个惨字了得。

周仁宝原稿:《声声慢》难难受受,忧忧郁郁,凄凄惨惨戚戚。

小学放假时候,最难上分。

六次五杀退敌,怎敌它四人挂机!网断也,正重连,却是对面拿龙。

敌方小兵堆积,塔无一,如今有谁可赢?守着屏儿,独自怎上得分。

偷塔更兼抢龙,被追杀,生生死死。

这一局,怎一个败字了得。

张帆修改《声声慢》:躲躲藏藏,闪闪避避,追追停停击击。

小学放学时候,最是揪心。

六胜五杀退敌,怎敌它,四人挂机。

网断也,正重连,却是对面拿龙。

敌方小兵堆积,塔无一,如今有谁可依?守着水晶,独自怎打得赢!先锋更兼小兵,到高地,麻麻密密。

这一局,怎一个败子字得!七、作业:1、运用想象、联想,用几十字描绘词中场景(任选其中一个场景)淡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雁南飞: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黄花憔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雨打梧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要求:500字以上)八、总结李清照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破、家亡、夫死、财失于一身,各种磨难都加注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则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她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看看她的诗词,走近她,理解她。

课后记:《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教学流程初读把握情感,再读品味意象,三读体悟愁的内涵,拓展阅读以“愁”为词眼的两首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此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模仿秀。

通过一个单元词的学习,学生对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决定让学生模仿此词,给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写一首词,收集后,发现学生的选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王者荣耀的游戏,考试家长会,异性之间的好感。

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李筱琪原稿:《声声慢》分分合合,凄凄婉婉,伤伤别别寥寥。

秋叶凋零时候,最难别离。

千言万语辞别,怎奈他,必辞不可!水流去,正感伤,却是此后难见。

满地落叶堆积,秋风吹,如今有谁伴君?守着诺言,怎得独自发愁!流水伴有雁飞,到傍晚,冷冷清清。

这次第,怎一个孤寂字得。

张帆修改《声声慢》:吵吵闹闹,牵牵恋恋,分分合合离离。

落红凋零时候,最难分离。

千言万语求乞,怎奈他,归去心急。

叶落也,正伤心,却是曾经爱语。

满地黄叶堆积,枯瘦冷,如今有谁伴君?(秋风起,漫天氤氲蝶雨)守着誓言,独自怎禁得起。

瑟风更兼冷雨,到子夜,淅淅沥沥,这次第,怎一个苦字道尽。

陆庆龄原稿:《声声慢》忧忧虑虑,烦烦躁躁,惆惆怅怅愁愁。

卷子发下之时,最难面临。

九科五门惨败,怎做的,伤心欲绝。

家长会,要崩溃,却是昔日之景。

满桌卷子铺满,心悲凉。

如今我已绝望。

看着分数,独自怎挨得过。

家长更兼老师,到学校,劈头盖脸,这情景,怎一个恐字了得。

张帆修改《声声慢》:忧忧虑虑,冷冷寂寂,郁郁遑遑栖栖。

卷子下发之时,最难静气。

九科五门不吉,怎敌它家长会时。

考过也,正伤心,仍是昔日之景。

满桌试卷堆积,天才损,如今有谁救我?看着分数,独自怎熬得过。

家长更兼老师,无处躲,絮絮叨叨,这场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张超男原稿:《声声慢》分分合合,哭哭泣泣,悲悲惨惨戚戚。

每当吵架时候,最难平息。

三言两语伤人心。

怎舍他离我远去!分过后,正伤心,却念以往甜蜜。

满地泪水堆积,哭不停,如今有谁懂我?守着手机,希望有所挽留。

你我何必当初,到此时,无法和好。

这结局,怎一个悲字了得。

张帆修改《声声慢》分分合合,呜呜咽咽,抑抑郁郁泣泣。

每当吵架时候,最难平息。

三言两语伤情。

怎舍他,离我远去!分手后,正伤心,仍恋以往甜蜜。

满地纸巾堆积,凉湿冷,如今有谁怜我?守着手机,希望能有信息。

甜言更兼密语,在此时,实实虚虚。

这结局,怎一个悲字了得。

就选其中三名学生的习作给大家笑一笑。

由此可见,生活处处真的有语文,今后此类写作还是要经常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