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品味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意象,理解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愁情。

难点:
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月满西楼》MTV,《声声慢》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随学生入场播放《月满西楼》。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位词人的作品吗?
(明确:李清照)
同学们初中时就接触过李清照的作品,谁能给大家介绍下李清照呢?
(学生简介)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所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愁?
(相思之愁、闲愁、甜蜜之愁)
二、整体感知
1.齐读
2.听朗诵(注意字音、语速、节奏、情感)
3.再读(借鉴朗读录音的语速和语调)
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

三、重点赏析
大家都抓住了一个“愁”字,那么李清照再《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呢?
(一)怎样入愁
1.找出定下全词基调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具体分析“寻寻觅觅”
3.具体分析“冷冷清清”
4.具体分析“凄凄惨惨戚戚”
5.分析这14个字的特点、好处
(二)缘愁选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具体探究每个意象的涵义:
淡酒——突出愁浓
晚风——渲染愁情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憔悴容颜
梧桐细雨——愁苦哀伤
(三)为何生愁
联系李清照具体的人生经历。

附: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总结:亡国之愁、丧夫之愁、沦落之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