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上肢神经损伤
应用解剖
上肢神经来自臂从,由第5、6、7、8颈神经及 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在前斜角肌外缘由颈5、6组 成上干,颈7为中干,颈8胸1组成下干。三干向外 下方延伸,于锁骨中段平面,各干分为前后两股。 上、中干前股组织外侧束,下干前股为内侧束,三 干的后股组成后束。各束在喙突平面分出神经支, 外侧束分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分 出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头,后分出腋神经和桡神 经,正中神经的内、外侧头分别在腋动脉两侧至其 前方组成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于根、干、束部分别发出很多分支, 支配肩、背部的肌肉,分出的几条重要神经中腋神 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和 肱肌,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支配上臂伸 肌和前臂伸屈肌及手内在肌。
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主要表现 为环、小指爪形手畸形,手指内收、外展障 碍,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肘上损伤除上述表现 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由于拇内收肌瘫痪,故拇指和食指间夹 纸试验(+),因手内在肌瘫痪,手的握力减 少50%,手失去灵活性。
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易在腘部及腓骨小 头处损伤,出现足背屈、外翻下 垂畸形,伸拇、伸趾功能丧失,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


一般腓总神经损伤表浅,主张 早期手术探查,松解手术或吻合术。 晚期,可行胫后肌腱移位术能检查
S“0”级:完全无感觉 S“1”级:深感觉存在 S“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S“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 S“4”级:痛、触觉完全,且有两点区别觉, 但距离较大。 S“5”级:完全正常
反 射
根据神经和肌肉的受损情况, 出现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营养改变
神经损伤立即出现血管扩张,汗腺停止 分泌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 等。晚期因血管收缩而表现为苍白、皮温降 低、自觉寒冷,皮纹变浅触之光滑等。其中 汗腺功能检查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功能 恢复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方法有① 碘淀粉试验,②茚三酮试验,无汗表示神经 损伤,从无汗到有汗则表示神经功能恢复, 而且恢复早期为多汗。
运动功能检查
M“0”级:无肌肉收缩 M“1”级:肌肉稍有收缩 M“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能 主动向一定方向活动该关节达到完全的运动度。 M“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完全 运动,但不能对抗阻力。 M“4”级:能对抗阻力达到关节完全动作,但肌力较 健则差。 M“5”级:正常。 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发生驰缓性瘫痪,进行性 肌萎缩和肌张力消失。

治疗原则:

1、如为闭合性损伤,可在骨折复位固定后,观 察2—3个月,若功能恢复差,可考虑为神经 断伤或嵌入骨折断端之间,应即手术探查。 2、如为开放性损伤,应在骨折复位的同时,探 查桡神经并行修复。 3、晚期功能不恢复者,可行前臂屈肌肌腱移位 术,以改善伸腕、伸拇、伸指功能。
下肢神经损伤
下肢最重要的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一〉伤部检查 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浓度、 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如伤口已经愈合, 需观察瘢痕情况和有无动脉瘤等。 〈二〉肢体姿势 桡神经伤后出现腕下垂;尺神经伤后有爪形手; 正中神经伤后出现“猿手”畸形即鱼际肌瘫痪,拇 指与其它诸指平行;腓总神经伤后出现足下垂。
手术疗法
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时机很重要,原则上 愈早愈好,但时间不是绝对的因素,晚期修 复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锐器伤在早期清创时,即可进行一期神 经吻合术,火器伤早期清创时对神经不作一 期修复,待伤口愈合后1~3个月再次手术吻合 神经,神经修复的效果,青年人较老年人好, 纯感觉和纯运动神经较混合神经为好,近末 梢较近中枢为好,早期修复较晚期修复为好。
前方的股神经 后方坐骨神经
股神经损伤
股神经来自腰丛 。较少见。 伤后主要表现为:股四头肌麻痹 所致膝关节伸直障碍及股前和小腿 内侧感觉障碍。
治疗:
提倡早期修复
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织来源于 腰4.5和骶1~3。 病因为:髋关节后脱位,臀部刀伤、臀 肌挛缩手术伤,臀部肌注药物伤等。 表现为:股后部肌肉及小腿和足部所有 肌肉全部瘫痪导致膝关节不能屈,踝关节与 足趾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呈足下垂。小腿后 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 改变,足底常有溃疡。由于股四头肌健全, 膝关节呈伸直状态,行走时呈跨越步态。


尺神经损伤可根据损伤情况作松解、 减压或吻合术,但尺神经损伤修复后手 内在的肌功能恢复较差,特别是高位损 伤。晚期,如无恢复,可转移食指、小 指固有伸肌及指浅屈肌代替手内在肌, 以改善手的功能。
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紧贴 肱骨,该处骨折所致的桡神经损伤最为 常见,主要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 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 手指背面皮肤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 木,典型的畸形是垂腕。


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尽可 能早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目的是为神经和肌体功能的恢复创造 条件,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治疗措施。 1、解除骨折端的压迫 肢体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 将骨折复位固定,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如神 经未断,可望其在1~3个月后恢复功能,否则应及 早手术探查处理。有的神经嵌入骨折断端间,如肱 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此时尽早手术探查, 以免复位时挫断神经。 2、为防止瘫痪肌肉过度牵拉,可用适当夹板将瘫痪 肌肉保持在松驰位置。 3、保持关节活动度。 4、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电刺激等。 5、进行体育疗法。 6、保护伤肢。
正中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于腕部和肘部位置表浅,易受 损伤。特别是腕部切割伤较多见。可分为高 位损伤(肘上)和低位损伤(腕部)。 腕部损伤表现为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 的桡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 觉消失。 肘上损伤表现为除上述表现外,另有拇 指和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治 疗
治疗原则:
1、如为闭合性损伤,应予短期观察,如无恢复 表现则应手术探查。 2、如为开放性损伤,应争取行一期修复,或二 期伤口愈合后尽早手术修复。 3、若神经修复后,拇指、示、中指屈曲及拇指 对掌功能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位修复。
臂丛神经损伤
多由牵拉所致,如汽车或摩托 车事故或从高处跌下,肩部和头部 着地,重物压伤颈肩部以及胎儿难 产等。
臂丛神经根的感觉支配为:
颈5—上臂外侧,颈6—前臂外 侧及拇示指,颈7—中指,颈8—环 小指及前臂内侧,胸1—上臂内侧中、 下部。
〈一〉臂丛神经损伤主要分为上臂丛、下 臂丛、全臂丛神经损伤。
1、上臂丛损伤:此型最多见,表现为腋神经 支配的三角肌麻痹外展障碍和肌皮神经支配 的肱二头肌麻痹所致的屈肘功能障碍。 2、下臂丛损伤:表现为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 经和桡神经麻痹,即手指不能伸屈,手内在 肌瘫痪,爪形手畸形,手指屈肌及伸肌瘫痪。 而肩、肘、腕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3、全臂丛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呈驰缓性麻 痹,全部关节主动活动功能丧失。可出现霍 纳(Horner)氏综合征,即患侧眼裂变窄, 眼球轻度下陷,瞳孔缩小,面颈部不出汗。
周围神经损伤
路友群
应用解剖
周围神经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自 主神经,遍及全身皮肤、粘膜、肌肉、 骨关节、血管及内脏等。
损伤原因及分类
〈一〉损伤原因 1、开放伤 (1)锐器伤:刀、玻璃等割伤 (2)撕裂伤:挫伤、机器伤等 (3)火器伤:枪弹伤或弹片伤 2、闭合伤 (1)牵拉伤:超限牵拉神经 (2)神经挫伤: (3)挤压伤: 如:止血带使用时间过久,小夹板、 石膏过紧。 骨折或脱位合并神经损伤很常见,大多因骨断 端错位,压迫神经所致。在骨折脱位或手法复位时, 也可发生神经牵拉伤,尖锐的骨断端有时可刺断神 经。


根据情况可行神经松解或修 复手术,但预后较差。
胫神经损伤
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 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屈 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 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 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底外 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此类损伤多为挫伤,可先行 保守治疗,观察2—3个月,若无 恢复者则可行手术探查。
术后处理
用石膏固定保持关节于屈曲位,减 少神经缝合部位的张力,一般在6周后 去除石膏,然后逐渐行患肢动能锻炼, 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神经缝线崩断。
疗效评定标准
优: S3+M4以上,无畸形,功能正常或基本
正常。 良: S3M3,无畸形或有轻度畸形,功能大 部正常。 可: S2M2,中度畸形,关节活动度稍减少, 功能部分保存,有保护性感觉。 差: S1M1以下,畸形明显,关节僵直,功 能丧失。 注:S—感觉,M—运动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1)神经断裂 (2)轴突断裂 (3)神经失用 (4)神经刺激
三、变性与再生
周围神经断裂后即失去传导冲动的作用,一般认为神经细 胞损伤后不能再生,而神经纤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再生的,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因无神经鞘膜,不能再生。 周围神经切断后,发生神经轴突坏死、髓鞘分解消失和神 经鞘膜增生等一系列改变,称为华勒(Waller)变性。神经断 裂7—10天后,近段神经轴突开始向远侧生长,如行吻合,以 后每天长1—2mm即使能长至末捎器官,其功能恢复也需要一 段时间,如神经断端有距离,近段轴突不能进入远段神经鞘, 逐与瘢痕组织混杂生长,成为一团,则称为假性神经瘤。 周围神经损伤后,所支配的肌肉立刻瘫痪,肌肉细胞逐渐 萎缩,细胞间纤维组织增生,运动终板变形,以至消失,故早 期修复神经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神经损伤后,其感觉神经 分布区的各种感觉均丧失,还出现营养性改变。另外,我们为 修复吻合神经时,必须切除两断端的瘢痕,直至正常神经组织 切面,吻合后才能取得好效果。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
1、如为开放性损伤,手术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 探查。 2、如为闭合性损伤,应确定操作部位、范围和程度, 定期观察恢复情况,3个月无明显功能恢复者应行 手术探查,根据情况行神经松解术、缝合术或移植 术。 3、如为根性撕脱伤,则应早期探查,行神经移位术。 4、臂丛神经部分损伤,神经修复后功能无恢复者, 可采用剩余有功能的肌肉行肌腱移位术或关节融合 术重建部分重要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