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长三角利用外资受其冲击明显。
同时,利用外资行业分布失衡,产业同构严重,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过大。
此外,利用外资方式单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对此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利用外资;主要问题;对策Abstract:Ever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rapidly been growing in the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fastest region of the China.With the sprea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Meanwhile,there exists imbal-ance in the FDI distribution of trade,and Yangtze Delta homogeneous industry struc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or example,the share of manu-facturing and real estate is too lar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DI.In addition,the pattern of FDI is too sin-gle,which aff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FDI;the main prob-lems;countermeasures一、长三角利用外资现状1.利用外资规模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00年以来,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一直高达40%以上,其中2003、2006及2007年度该比重均高于50%,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半数以上。
具体来看,协议合同项目数自2000年起呈快速增加趋势,2003年数目达到16064个,随后进入回落状态,2008年仅签成9842个项目。
协议利用外资金额方面,2000年协议金额约200亿美元,然后一直呈上升态势,2007年高达879.76亿美元,2008年出现小幅回落,比去年整体减少23亿美元。
实际引进外资数额在2003年也曾达到一个小高峰,合计约为271亿美元,但第二年即下降6.4个百分点,2005年后则保持稳定大幅度增长,2008年高达452.77亿美元。
合同项目的递减并未给引进外资的金额带来消极影响,这表明长三角区域内的大项目外资进入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
2.利用外资区域分布长三角两省一市利用外资比重呈现不均衡态势。
江苏省在整个长三角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上海和浙江利用外资额占长三角比重要低的多,且上海和浙江的比重不相上下。
从2000~2008年的数据来看,除2004、2005年之外,江苏省占整个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2008年度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高于中国其他省市和地区,连续6年跃居全国第一。
上海近年来吸收外资额不断攀升,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实际利用外资仍突破100亿美元,占长三角利用外资比重达22.3%。
浙江省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占长三角比重达14.4%,然后一路上升,到2005年该比重则达27.8%,然后开始下降,到2008年该比重为22.2%,略低于上海。
3.利用外资产业分布长三角利用外资结构整体上保持着“二、三、一”的态势,第二产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中坚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十分红火,唯有农业发展滞缓。
从长三角16城市①横向来看,以2004、2006年及2008年数据进行分析,农业利用外资比例基本都在5%以下,比例非常低;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比例70%以上的城市居多,少数城市高达80%到90%;第三产业占比在30%左右居多。
纵向来看,长三角利用外资结构有不断优化的势头。
2004~2008年的数据表明,16城市中农业利用外资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如2004年长三角16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比重高达80%以上,到2008年锐减为3个城市。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不断提高,2004年长三角16城市中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大于20%的城市只有4个,到2008年上升为10个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尤为突出,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高达50%以上,苏州于2006年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曾高达99.8%,创长三角利用外资第三产业年度比重的新纪录。
综上所述,长三角区域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相符的,呈现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受金融危机冲击明显从国际形势来看,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受此影响,长三角利用外资增速明显回落(见下表)。
2008年长三角地区合同利用外资为6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4%;实际利用外资4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比2007年回落4.6个百分点。
其中,除了上海市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为10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没有出现增幅下降之外,江苏和浙江两省15个城市的数据都显示出增幅下降的态势。
江苏8个城市FDI实际使用金额为226.2亿美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FDI实际使用金额减少,实际使用外资为91. 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
长三角利用外资增幅的下降与美国次贷危机是不无关系的。
直接的影响是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危机动荡,世界资本市场剧烈震荡,企业并购的融资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开始减少,从而导致全球FDI的下降。
长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潘辉杨卫532011年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长三角区域FDI实际使用金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过大统计指标显示,长三角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制造业和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整个利用外资的比重过大。
2005年和2006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例中,除了上海的比例略低以及苏州、镇江等个别城市个别年份数据缺失外,基本上全部大于50%以上。
相比之下,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要低得多,但是在长三角16城市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中,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比重基本上可以位居第二(个别城市除外),且该比重基本上处于逐年上升态势。
外资过分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和结构升级是不利的。
一方面,外资过于集中制造业,势必挤占第三产业引进外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推波助澜,对我国近年来本已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火上浇油。
3.结构性失调问题突出首先,引资总量不平衡问题。
长三角外资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以上海为辐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中心地模式”和以开发区为引资基地的“据点开发模式”。
上海及周边地区是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各类开发区。
外商投资过于集中,导致区域引资的失衡与区域发展差异扩大。
例如,2008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实际使用外资数额最多的是上海市,达100.84亿美元,最低的为舟山市,仅1.59美元,前者是后者的63倍。
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地城市规模、地理位置、相关配套产业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片面追求引资的数量,大搞“支柱产业”建设,引资大战让各地争相把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本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其次,投资方式重复率高,恶性竞争加剧,导致江、浙、沪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比如各地低价招商引资、竞相圈地大搞开发区,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助长低水平重复建设,妨碍产业结构升级,侵犯农民利益,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地方财政风险。
此外,长三角这种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引资模式弊端已初现端倪:电荒、地荒、水荒、技工荒的警钟接连在长三角地区敲响。
三、对策与建议1.大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中做好服务工作,向服务性政府靠拢。
在产业政策制订、执行和优化投资环境上要体现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消除各地区的行政壁垒,加快市场、产业、交通、信息、制度和环境等的一体化步伐。
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形成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
2.引进外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实施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外商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出口型项目投资。
扩大外资准入领域,将从竞争性、基础性领域逐步扩大到服务性领域。
引进外资要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与境外企业合资,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提升长三角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技术层次和管理层次。
3.中外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引进本行业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中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引进拥有当地产业集群产业链中薄弱环节技术的先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引进外资应注重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特别是通过外资企业,建立和发展与先进区域创新中心的联系,在产业链上与处于中高端的跨国公司实现对接。
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采购公司,通过购买、供货等关系,沟通产业集群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使长三角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的零部件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
4.合理引导,强化监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2009年美国和欧洲纷纷抛出以碳关税为首的新型贸易壁垒。
有鉴于此,长三角必须避免招商引资中的“重量轻质”,做到对外资项目认真遴选、合理引导、强化监督、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致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将低排放、低污染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从大局着手,全面布局、制定标准、严格监督、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指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