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

有变化。 2、当气小于0。5时速度近线性递减,大于0。
5时速度变化不明显。 3、密度随着油增加而呈线性递减,但梯度远
减小于气。
油、气、水变化
小结: 此种情况界于油水和气水之间
属性11
原始 phi-20
phi-5 phi-25
phi-10
phi-15
四、地震属性计算
注:体计算

• (五)、对所提取的40余种地震属性体分别作了主因 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优选出了8种地震属性。
• (六)、根据所建的岩石物理模型,从优选出的8种地 震属性中进一步优选出了5种属性,并用自组织神经网 络进行了属性重构。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 (七)、从岩石物理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地震 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孔隙及其结构,其次才 是流体的性质等,只有当孔隙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流 体的性质方能引起地震属性的异常反映,因此,在我 们研究流体性质时,首先要对其孔隙及其结构进行研 究。
五、地震属性的优化与分类
1、主因子分析 2、相关分析 3、根据岩石物理模型,此环节也是 赋予了属性的地质内涵。
100 kxd*10
80
井点孔隙度与属性拟合关系图
Y = 1.338725088 * X - 12.7667886 Number of data points used = 8 Average X = 41.5633 Average Y = 42.875 R-squared = 0.909906 Residual mean square, sigma-hat-sq'd = 78.3349
d112-227 d103-219
60
40
b26
b12 b16
20b24 b22源自0 2040b20
60
v*t/2
80
六、能量分析与分频处理
影响地震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非常复杂,就地 下岩石本身对地震传播的吸收作用来说就有如下几个主要 方面:
1.构成岩石骨架的各种矿物成份的百分含量、成份不同、 百分含量不同其吸收作用不同。
• (二)、能量分析技术和分频处理思想的结合提高了能量分析 技术的抗噪能力和预测效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创新点)。
• (三)、完成了贝12井、贝16井岩石物理模型的建模和一个理 论模型的建模工作。
• (四)、提取了苏得尔特地区2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工区的40 余种地震属性体,数据量达100GB。
建孔隙流体(水、油、气)
输入:
孔隙压力(Pore Press)、岩石温度(T rock)
输出:
盐水的纵波速度(Vp brine)、盐水的密度(R brine)、盐水 的体积(K brine)、油的纵波速度(Vp oil)、油的密度(R oil)、 油的体积(K oil)、气的纵波速度(Vp gas)、气的密度(R gas)、 气的体积(K gas)
基于模型的储层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
内容提要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岩石物理建模 四、地震属性提取 五、地震属性的优化与重构 六、能量分析与分频处理 七、取得的成果
一、研究内容
• 1、岩石物理研究,对苏德尔特地区通过岩石物 性的测定,结合井孔资料构造岩石骨架模型。从 而建立起目标区井点的岩石物理模型。
建议
• 1、建议加强岩石物理及地震属性研 究工作,以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靠 性。
• 2、希望能够用我们研究的方法和思 路进一步解决海拉尔地区潜山裂缝的问 题,以形成生产能力。
控制参数: 油、气、水的密度和体积
建岩石模型
输入: 孔隙度 输出: 岩石纵波速度、岩石密度、岩石横波速度、岩石体积模量 、岩石泊松比、岩石剪切模量 控制参数: 骨架性质: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密度 流体性质:体积模量、密度
.
孔隙度模型
小结: 1、地震波速度随着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变化明显。 2、当孔隙度小于20时地震波速度递减呈线性,
20-25时梯度变小。 3、密度随着孔隙度增大而递减呈线性减小。
气、水变化
小结: 1、地震波随着气增加、水减小其速度减小,速度
变化明显。 2、当气小于0。5时速度近线性递减,大于0。5时
速度变化不明显。 3、密度随着气增加而递减呈线性减小。
油、水变化
小结: 1、地震波随着油增加、水减小其速度几乎没
贝16井 地震道
10—70 赫兹每 10赫兹 分频能 量分析 结果
Cdp308 f:10----20He
bei16
F:20----30He
bei16
F:30----40He
bei16
F:40----50He
bei16
F:50----60He
bei16
Bei12 and bei14
bei12

属性优选与重构

地震波分频 能量分析
应用效果
三、岩石物理建模
(一)概念
骨架
岩石
流体
油气水
岩石
当骨架和流体固定时也就唯一的确定了岩石的固有性质
(二)、流程 建骨架 油气水
流体混合 ROCK
输入:
矿物百分含量
建岩石骨架
输出:
骨架的纵波速度、骨架的密度、骨架的横波速度、骨架 的体积模量、骨架的泊松比(岩石固相的平均泊松比)、 骨架的剪切模量
• 2、根据岩石物理模型,研究在不同物性和流体 (岩石性质、孔隙度、饱和度、流体性质等)条 件下地震属性的异常响应,从而有的放矢的优选 地震属性。
• 3、建立一套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储层地震属性 分析技术。
• 4、对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潜山风化壳进行预 测。
二、技术路线
地震数据
岩 石
地震属性计算


控制参数:
地下水的矿化度(Nacl sal)、气油比(GOR)、油的重度(Oil Gravity)、气的重度(Gas Gravity)
流体混合
输入:
油的饱和度(Satn oil)、气的饱和度(Satn gas)、盐水的 饱和度( Satn brine)
输出: 流体的纵波速度(Vp fluid)、流体的密度(R fluid)、流 体的体积(K fluid)
bei14
Bei14inline(su2)
bei20
bei12 bei14
联井剖面
bei20
D103-219 D103-226
D99-212
bei16
bei24
Inline: 277
Crossli ne:479
T5-ea
苏德尔特地区能量衰减空间展布图
• 七、成果
• (一)、通过岩石物理、地震属性的有机结合为地震属性赋予 物理内涵和地质意义。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和先进的储层 预测方法,可为以后的地震属性应用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使 地震属性应用走向目标化、规范化(创新点)。
2.岩石骨架孔隙度和饱和度大小的影响。
3.孔隙流体自身性质的影响等。
那么这些因素影响着介质对地震的吸收作用,更进一步说 明它们对不同频率的地震波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 不同频率的地震波成份在岩层中传播时的能量吸收衰减也 是不同的。因此,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能量分析时对实 际地震资料作了分频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