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__心理学_ppt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
• 时间:十八岁至二十四岁。 • 发展危机:亲密对孤独 • 只有建立起良好同一性的青年才能担当起成年早 期的任务——与异性伴侣的亲密关系。不能就会 感到孤独。 • 如果一个人在第五阶段形成的友爱亲密胜过孤僻 疏离,那么他就会形成爱的品质;如果不能成功 的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就会导致青年乱婚。
5、青少年时期(第一个子女十三岁到该子 女二十岁)
这一阶段随着青少年子女的日渐成熟与独立,他 们需要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6、成年期(青少年期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 离开家庭)
此时家庭应作为一个有利的基地,支持子女的独 立过程
7、空巢期(从成前期到退休之前)
在这阶段夫妻之间从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维 持与上一辈和下一辈之间的亲情纽带。
• 时间:三岁到六岁左右,相当于弗洛伊德 的生殖器期。 • 发展危机:主动感对罪疚感 •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 们便会获得创新精神离开这一阶段;如果 父母嘲笑或挖苦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儿童会丧失自信心。 •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发展了较多的主动 性和进取精神,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的 品质;若不成功的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 格中形成无价值感。
贡献:埃里克森在精神分析中的主要贡献是他的
自我发展理论或心理社会同一性理论。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 我成长和社会关系的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发展阶段 都存在着一种发展危机。 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 转化。 埃里克森把人生八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 阶段。
• 3、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两岁到该子 女六岁)
• 中心任务是适应学龄前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促 进其家长,培养儿童的自主和自控能力,应对 身为父母所带来的能量消耗。
• 4、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六岁到该子女 十三岁)
• 中心任务是建设性的融入到有学龄儿童的家庭 群体中与校方合作,鼓励子女学业上的成就。
杜瓦尔的生命周期理论
• 杜瓦尔认为,家庭有其生命周期和不同 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家庭作为一个 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 段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文化规范、 人的愿望的价值观。家庭的发展任务是 要成功地满足人们成长的需要,否则将 导致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并给家庭自 身发展带来困难
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八个相互 联结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1、新婚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子女出生之前)
中心任务是逐步适应将配偶作为主要的情感 支持来源,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适应 彼此的亲戚网络,建立对怀孕生子的共同期 望 2、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2岁 半) 中心任务是适应子女的诞生和成长,成为合 格的父母亲,并适时调整和维持配偶关系
第七阶段:成年期
时间:二十五岁至六十岁 发展危机:繁殖对停滞 没有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 为特征的。 如果一个人的繁殖感高于停滞感,那么在 其人格中就形成关心的品质;反之,则形 成自私的品质。
第八阶段:老年期
时间:六十岁直至死亡。 发展危机: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埃里克森认为,前七个阶段能够顺利度 过的人,是有幸福生活和有所贡献的人, 他们有完善感和充实感,而不怕死亡, 这种人回首往事时,自我是整合的;反 之则有失望感。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整合胜过了失望,他 就有了智慧的品质;反之,则导致无意 义感和失望。
第五阶段:青春期
• 时间:十二岁到十八岁左右,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 殖期。 • 发展危机: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 如果青年在这一阶段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产 生角色混淆和消极的同一性。 • 角色混淆 • 消极的同一性 •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 随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青年就具有了忠诚的品质; 如果不能成功的解决发展危机,就会在青年人格中 留下不确定感。
质。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
时间:一岁半到三岁左右,相当于弗洛伊
德的肛门期。 发展危机:自主对羞怯
羞怯和疑虑感则来自社会的期待和压力,
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体罚就会使 儿童产生羞怯和疑虑。
危机得到成功的解决,在儿童的人格中就
形成意志品质;若不成功,则在人格中形 成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
第一阶段:婴儿期
时间:出生到一岁半,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 期。 发展危机:信任对怀疑 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料,婴 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 料有缺陷、反复无常,婴儿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自我同一性(自我统合) 成功的解决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 品质;如果不成功,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
生命周期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 对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所包含的时间、 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描述和研究,来寻 求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发展 变化规律。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运用于家庭研究,兴盛于60-70年代。
•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杜瓦尔(E.M.Duvall )、希尔(R.Hill)、埃多斯(J.Aldous )等人
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杜瓦尔等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埃里克森简介:心理社会发展论创始人,1902年生于
德国法兰克福,念完高中后在欧洲浪迹一年,后跟随安 娜.弗洛伊德学习精神分析。1933年赴美,在波士顿开设 儿童精神分析诊所,同时任职于哈佛医学院,接受耶鲁 大学委托从事专题研究。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 1994年去世。
8、老年期(退休到双亲死亡)
此时年迈的夫妇需要应对健康状况的恶化,配偶 或其他同辈人的亡故等问题
谢谢观赏
第二组成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 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 质的统一的过程。 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 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 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 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 维度上的两级内容有关。
第四阶段:学龄期
• 时间:六岁至十二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 伏期。 • 发展危机:勤奋感对自卑感 • 在这一阶段从儿童所要学的课程中,儿童产 生了一种勤奋感,这种感情将会使儿童满怀 信心的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工作。如果儿童 不能发展出勤奋感,就可能产生自卑感。 • 勤奋感占优势的儿童,其人格中就形成了能 力的品质;若不能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 中形成无能感。
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 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我国学者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女性状态的变化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
如同人的生命的发展阶段一样,家庭也有 一个从成立到消亡的过程。家庭生命周期 概念,表示的就是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 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 命过程。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从一对夫妇的婚姻形成 家庭开始,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 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