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监测1111第一组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监测1111第一组

杭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第一组)小组成员:郑思松郑卓良刘兴志黄伦棋刘天华潘志豪赵志颖郑淇隆序言•下沙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为此,我们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校园空气进行监测,同时也是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也为保护身边环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录一、监测目的 (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 (2)三、监测项目 (3)四、设计布点网络 (3)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 (3)2、采样时间和频率 (4)3、现场采样记录 (5)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6)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七、监测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 (10)八、参考文献、资料 (15)九、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十、HJ482—2009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9)十一、pH值的测定 (27)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下沙属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并兼具一定的地域小气候特色。

年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 ;年较差。

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雨(雪)日(以日雨量大于等于1毫米为1天计)约104天。

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雨(雪)日(以日雨量大于等于1毫米为1天计)约104天。

下沙全年最多风向是东风,下沙一般风力在3级以下,静风的时间也很多。

下沙的雾天全年有35天左右,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季居多。

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杭州江干区下沙高教东区学源街68号,四周一片平坦。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宿舍区(嵩阳袁、含晖苑)、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整个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

③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状况我们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80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

人口分布主要在嵩阳苑及含晖苑,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三、监测项目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SO2、NO2、TSP,所以我们对校园监测项目有:SO2、NO2、TSP、 pH(空气降水监测项目)。

四、设计布点网络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的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由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主要以教学区、活动区为主),采样点的数目是5个,它们分别是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

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注:图中标记代表采样点(除红色标记外)2、采样时间和频率中国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例行监测规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如下:标准的采样时间表如下:3、现场采样记录气态污染物现场采样记录表______年___月____日 地点_____天气______ 污染物名称______采样方法_____采样仪器型号___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TSP 现场采样记录表天气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因学校附近无严重污染源,大气中被测物质浓度很低,因此我们总体采用富集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如下表列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2、采样仪器气态污染物质(SO2、NO2)采样仪器:气体吸收管总悬浮颗粒采样器:中流量TSP/PM10采样器流量计:转子流量计采样动力:电动抽气泵测pH值用烧杯采集水样3、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如Q检验法、T检验法),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计算样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计算式为c(SO2,mg/m3)=(A-A)BSVt/(VsVa)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A—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S—校正因子,ug;Vt—样品溶液总体积,mL;Va—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V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2)样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计算式为c(NO2, mg/m3)=( A-A-a)VD/(bfV)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A—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标准曲线的斜率,mL/ug;a—标准曲线的截距;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D—样品的稀释倍数;V—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f—实验系数,(当空气中NO2的浓度高于 mg/m3时,f值为)。

(3)样气中TSP的含量计算式TSP( ug/m3)=K(m1-m)/(Qnt)式中m1——采样后滤膜质量,g;m0——采样前滤膜质量,g;t—累计采样时间,min;Qn—采样器平均抽泣流量,m3/min;K—常数(中流量采样器K=109)。

4.分析结果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下表统计分析结果。

TSP监测结果统计[ ug/m3(标准状态)]监测结果统计[ mg/m3(标准状态)]SO2监测结果统计[ mg/m3(标准状态)]NO2注:超标率=[(实测浓度-标准浓度)/实测浓度]×100%检出率=实测浓度÷总浓度×100%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程序:注:平行双样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1 测定率要求:每批测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或密码平行样)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若样品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样测定比例。

2 允许差:可根据允许差进行评定并统计合格数;未列入该表者,可参照所用分析方法规定的允许差值进行判断。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空白试验值:采用与正式试验相同的器具、试剂和操作分析方法,对一种假定不含待测物质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保存措施1.采样严格按要求进行,方法正确,采集样品要有代表性。

2.选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对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监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核查数据并进行离群值检验。

4.绘制质量控制图。

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监测报告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项目名称: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委托人:监测类别:委托监测报告日期:2013年月日(加盖业务专用章)监测报告说明1、报告无本站业务专用章、骑缝章及章无效。

.2、报告内容需填写齐全、清楚、涂改无效;无三级审核、签发者签字无效。

3、监测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无法保存、复现的样品不受理申诉。

4、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品广告,违者必究。

本机构通讯资料: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一、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1、监测内容:对校园环境范围内的TSP、pH、SO2、NOX项目进行监测。

2.监测地点: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

3.监测时间:二、校园环境概况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三、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1、监测分析方法:2、点位布设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校园篮球场靠近操场附近,体育馆门口,校园大门附近,善思路与融善路交叉点,校园东大门,教工食堂旁。

具体点位布设见附图。

3、监测仪器TSP:中流量采样器;SO2、NO2:722型分光光度计;pH值:pH计四、评价标准监测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因此我们采用二级标准国家标准见下表:五、监测结果六、结论报告编制复核审核签发日期日期日期日期七、参考文献、资料【1】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学工业部.大气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3】吴鹏鸣等主编.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4】国家环保局.空气废弃监测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5】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min)和中流量—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

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四、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n·t)式中: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t——采样时间(min);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Qn = Q2[(T3/T2)·(P2/P3)]1/2(273×P3)÷×T3)=Q2[(P2/T2)·(P3/T3)]1/2(273/=×Q2[(P2/T2)·(P3/T3)]1/2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T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相关主题